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
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
高楼连卜夜,浊酒任治聋。
注想乘槎客,何如击壤翁。

《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    
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    
高楼连卜夜,浊酒任治聋。    
注想乘槎客,何如击壤翁。    

接下来将逐一解释诗句的含义以及整首诗的赏析:

  1. 秋分当月半: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昼夜等长,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这里的“当月半”意味着秋分恰好在一个月的一半,即仲秋时节。秋分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左右,此时白天和夜晚几乎一样长。

  2. 望魄复宵中:这里的“望”指的是望星,即观测月亮的运行位置。而“魄”则是月亮的别称,因为古人认为月球上有阴影,因此称为“魄”。这句诗意味着在秋分这一天,人们可以再次看到明亮的月亮,即月圆之夜。

  3. 难得良辰并:良辰通常指美好的时光或吉祥的时期。这里的“并”字可能是笔误,应为“共”。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能够同时享有美好时光和吉祥年份的幸运感慨。

  4. 仍将吉戊同:这里的“戊”可能是指天干中的一个符号,代表数字5。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吉祥和好运的期待,希望这些好兆头能够伴随自己。

  5. 高楼连卜夜:高楼连指的是在高处建筑上连续设置瞭望台或楼阁。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时分,人们在高处欣赏明月的景象。

  6. 浊酒任治聋:浊酒指的是劣质酒,也可以说是不纯净的酒。这句诗的意思是喝着劣质酒,听着音乐或诗歌,忘却烦恼,享受生活。

  7. 注想乘槎客:这句诗借用了古代传说中乘坐仙槎(即木筏)穿越天河的故事。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远方客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远方的向往。

  8. 何如击壤翁:击壤翁是指古代一种以敲击地面为乐的生活状态。这里的“何如”是反问词,表示比较。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现在悠闲生活的满足和对于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秋分时节自然现象的描述和个人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