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以雄名荐九重,天书待诏未央宫。
白衣不召崔亭伯,赋笔犹残亡是公。
魂惊晚出芙蓉辇,泪堕春生杨柳风。
衰鬓迩来元自白,可堪回首望遗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每一联诗句的意思;然后要把握全诗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手法,最后结合着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作答。

“感事”即触景生情。诗人看到自己一生坎坷不平,仕途不遂,不禁触景生情,感叹人生。

“误以雄名荐九重,天书待诏未央宫。”意思是我原本想以我的才华来辅佐皇上,却误入京城,被推荐到朝廷去当官,可是皇帝并没有召见。这里用“误”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情绪。而“天书”“待诏”等字眼更流露出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与无奈。

“白衣不召崔亭伯,赋笔犹残亡是公。”两句的意思是:没有受到召见的我,只能穿白衣在亭伯家里闲居等待,而我只能把笔写成文章来怀念他。这两句运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因不被重用而愤懑不平之情。“白衣”“赋笔”两词又都暗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也暗含了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

“魂惊晚出芙蓉辇,泪堕春生杨柳风。”两句意思是说:我魂梦惊醒之时,正好看到芙蓉辇从皇宫中驶出,而我又流下的眼泪就像春天里杨柳上滴落的露水一般。这句写诗人夜梦的情景。

“衰鬓迩来元自白,可堪回首望遗弓。”意思是我的头发已经斑白,可我却不能像汉武帝那样,有李广那样的射箭本领。“鬓白”“遗弓”两词既写出了诗人年迈的容貌,又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激心情。“回首望遗弓”一句,诗人以史为鉴,感慨万分,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答案】

译文

误以雄名荐九重,天书待诏未央宫。

白衣不召崔亭伯,赋笔犹残亡是公。

魂惊晚出芙蓉辇,泪堕春生杨柳风。

衰鬓迩来元自白,可堪回首望遗弓。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大中二年(848)秋天,此时诗人在长安任官。这首诗通过诗人回忆当年在朝廷时所受冷落之苦及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慨叹,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抑郁愤懑之情。

首联“误以雄名荐九重,天书待诏未央宫”,意思是说我原本想以我的才华来辅佐皇上,却误入京城,被推荐到朝廷去当官,可是皇帝并没有召见。这里用“误”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情绪。而“天书”“待诏”等字眼更流露出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与无奈。

颔联“白衣不召崔亭伯,赋笔犹残亡是公”,意思是没有受到召见的我,只能穿白衣在亭伯家里闲居等待,而我只能把笔写成文章来怀念他。这两句运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因不被重用而愤懑不平之情。“白衣”“赋笔”两词又都暗含了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

颈联“魂惊晚出芙蓉辇,泪堕春生杨柳风”写诗人夜梦的情景。这句写诗人夜梦的情景。

尾联“衰鬓迩来元自白,可堪回首望遗弓”。意思是我的头发已经斑白,可我却不能像汉武帝那样,有李广那样的射箭本领。“鬓白”“遗弓”两词既写出了诗人年迈的容貌,又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激心情。“回首望遗弓”一句,诗人以史为鉴,感慨万分,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