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此山今昔游,苍烟古木又穷秋。
起随佳士初乘兴,忽话离人始欲愁。
南极早知无到雁,北天那可际归舟。
老身学得灰心也,不是灰心泪已流。

【赏析】

《次韵和张宣德合江亭》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此诗作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秋,当时作者已经六十五岁了。在这一年秋天,作者因事被贬为龙兴(今江西上饶市广丰县)路同知。此诗是作者对张氏兄弟的感怀之作。

首联“此水此山今昔游,苍烟古木又穷秋”,起句写景,点明题旨:这一片山水,这苍老的古木,今天已非昔日可比。诗人以时间推移、人事沧桑来抒发感慨,既突出了景物之久而弥新,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颔联“起随佳士初乘兴,忽话离人始欲愁”,紧承首联,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随着友人兴致勃勃地登上江亭,忽然之间,友人却开始感叹自己的离别之愁;这两句中,“起”“忽”二字用得妙极。“起”字写出了朋友兴致勃勃的样子,“忽”字则写出了友人心情的变化,表现了诗人的观察细致入微,对朋友情感变化的把握准确到位。颈联“南极早知无到雁,北天那可际归舟”,这两句是写景,但并非单纯的写景,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早知无到雁”是说,早知道没有南飞的大雁能传递消息,“北天那可际归舟”是说,北方的天空,哪里能找到归家的大船呢!尾联“老身学得灰心也,不是灰心泪已流”,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诗人用“灰心也”三字,将前面所写的一切归结到一个“老身”上。“灰心泪已流”既是对前面的概括,又是对前面感情的深化与升华。

这首诗写得十分婉转蕴藉,耐人寻味。全诗虽然只用了七句话,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往事的追怀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牵挂,以及对人生命运无常的认识。这种感情的复杂性与深沉性,正是这首小诗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