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竹迷日,今年仍自晏阴初。
分将池籞千竿翠,就得枫槐一雨馀。
红叶苍苔相映带,南荣北户顿萧疏。
欲为林下诸君咏,便是涛戎亦尽书。
注释:
西省种竹偶书呈同省诸公并寄邓苏二翰林
五月十三竹迷日,今年仍自晏阴初。
分将池籞千竿翠,就得枫槐一雨馀。
红叶苍苔相映带,南荣北户顿萧疏。
欲为林下诸君咏,便是涛戎亦尽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西省种竹时写给其他官员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种竹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月十三竹迷日,今年仍自晏阴初。”这句诗描述了五月的阳光被竹林遮挡,使得天气显得更加阴沉。这里用了“晏阴”一词来形容五月的天气,意思是五月的阳光并不明媚,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
“分将池籞千竿翠,就得枫槐一雨馀。”这句诗描述了种下的竹子长得很好,绿意盎然。这里的“池籞”指的是池塘里的荷花,而“枫槐”则指的是秋天常见的树木。诗人通过对比池塘里的荷花和秋天的树木,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红叶苍苔相映带,南荣北户顿萧疏。”这句诗描绘了竹林中的景色,红叶与苍苔相映衬,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里的“南荣北户”指的是南方的房屋,而“萧疏”则形容房屋周围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竹林中红叶、苍苔和房屋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欲为林下诸君咏,便是涛戎亦尽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为竹林中的居民们写诗的愿望。这里的“涛戎”指的是战乱时期的士兵。诗人希望通过写诗来赞美竹林,让士兵们也能从中获得力量和勇气。
整首诗通过描绘种竹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的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