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六十丐朱轮,豪气谁怜亦为贫。
原上鹡鸰深涕泪,枥间骐骥发精神。
山违折坂皆夷路,河透酾渠即要津。
千岁海棠死铁色,因君光彩会如新。

【注】陈公:指唐代诗人陈子昂,他曾任右拾遗。朱轮:古代官员的马车由四匹马驾挽,每匹马都套在红色的辕上,所以车称为“朱轮”。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友人陈子昂出任陕府(今陕西三原)刺史的事。全诗以“朱轮”起兴,点明友人出牧之事。首联写陈子昂年高体弱,但豪气未减;颔联写他在原野上悲叹自己贫苦的处境;颈联写山高路险,但只要渡过黄河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尾联写千岁海棠花虽然凋谢却仍然美丽,并祝愿友人前程似锦。

【译文】

陈公六十岁乞求朝廷让他驾车,豪壮之气谁能怜惜也因为他贫苦。

原野上有鹡鸰鸟深藏泪滴,马厩里的骐骥也焕发精神。

山中道路崎岖不平需要砍伐树木开道,河水湍急需要凿渠引水才能通航。

千年的海棠花已经枯萎成铁色,因为您的到来它的风采又焕发如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陈子昂在送别友人陈子昂时写下的七律《送陈成伯出牧陕府》。诗人通过写景抒发了对友人的同情和祝福。

首句“陈公六十丐朱轮”,点出了送别的对象是陈子昂,并说明他是因家境贫寒而请求朝廷让自己坐驾,从而出使边关。一个“丐”字,把陈子昂的贫寒境况和自己的感慨同时表现出来。次句“豪气谁怜亦为贫”,是说像陈子昂这样的英雄豪杰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己这样一介布衣?“亦”字,既表现了对陈子昂的同情,也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第三、四句写景生情,进一步表达对陈子昂的深情厚意。“原上鹡鸰深涕泪,枥间骐骥发精神。”诗人从自然界的景物变化,联想到人间的人事沧桑。“鹡鸰”、“骐骥”都是古代传说中的良禽,分别比喻人。“原上”“枥间”表明诗人是在原野上看到这两种禽类,由此想到自己的朋友陈子昂。这两句意思是说,在野外看到鹡鸰鸟,它正在含着眼泪鸣叫,马厩里骏马也显得精神抖擞。“山违折坂皆夷路,河透酾渠即要津”,是说自己在山路上行走,看到山崖险峻,需要砍树开路,才能过去;在河边走时看到水势汹涌,需要凿渠架桥,才能通行。这两句也是用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出人的艰难困苦。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子昂处境的担忧和对他的同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千岁海棠与陈子昂相比,寄希望于陈子昂像海棠一样,尽管经历了千年之久,仍然可以焕发光彩,重振威风。这既是对陈子昂的鼓励和赞美,也是对他前途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