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迂直路何限,云水凄凉秋向高。
百里淹留还信宿,可堪残日看惊涛。

湖口阻风

风波迂直路何限,云水凄凉秋向高。

百里淹留还信宿,可堪残日看惊涛。

【注释】

湖口:指长江入鄱阳湖的河口。

迂回曲折:形容江水湍急。

“云水凄凉”句:云水,喻指江上云雾。

淹留:停泊。

信宿:两夜。

可堪:哪能够忍受。

惊涛:惊骇的波浪。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诗人乘舟沿江而下,至湖口时,遭遇了大风大浪,船行缓慢,不能前进。于是,诗人便以舟为家,在湖口停留下来。此诗便是作者在湖口停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首联:“风波迂直路何限,云水凄凉秋向高。”

起笔两句,写舟行途中的险阻与秋景的萧条凄凉。

首句写舟行之艰险。“风波”二句承上文而展开。前句“风波”二字,总提舟行途中的险阻,后一句“云水”二字,则进一步写舟行途中所见之景。这“云水”二字是关键所在。它既写出了“风波”的具体表现,又写出了“云水”的形态、色彩和动态。同时,也写出了“风波”与“云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云水”本无涯际,所以舟行之艰险也就可想而知了。

次句写秋景之萧条。这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承接自然,毫无痕迹。这一句中“凄凉”二字,概括了全诗的主题,是诗眼。

三联:“百里淹留还信宿,可堪残日看惊涛。”

此联承上启下,由秋景之凄寒转入秋景之变幻。上句“百里淹留”,说明舟行已经很长时间;“还信宿”,说明已过了一晚上;“可堪”,则表明此时此地的心情感受。下句“残日看惊涛”,是说夕阳映照下的江面波涛汹涌澎湃,十分壮美。但同时也暗示出此时此地心情之悲凉。此联中,“惊涛”二字既是描写对象,又是抒情重点。

此诗是纪实之作,也是抒情之作。从内容上看,它既写了舟行之艰险,又写了秋景之凄寒、之萧条;既写了秋景之壮美,又写了心情之悲凉。因此,此诗既是纪事诗,又是抒情诗。从艺术上看,它既有纪事诗的特征,又有抒情诗的特色。此诗既没有叙事人称,也没有抒情人称,而是以景为主,情景交融,融叙事、抒情于一炉,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