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
【注释】
城南行:诗人于元和五年(810)秋自江陵赴长安途中所作。城南,指汉阳。江湖,指长江。大堤,指汉阳长堤。夜坼声嘈嘈:夜深时,堤岸裂开发出嘈杂之声。前村,指南岸的村庄。几户,很少的人家。近郭,指北岸靠近城的地方。扁舟,小船。屯百艘,停泊着百艘小船。蛟龙蜿蜒,水禽在水中游泳的样子。水禽,指游动的水族,即鱼。渡头老翁,指摆渡的老翁。须雇直,必须给钱雇用船只过河。
【译文】
九月的江南秋天水涨得很高,夜里江堤忽然裂开发出嘈杂的声音。
上游南岸的村庄有几户人家被冲走,下游北岸的村子停泊着许多条小船。
江中水鸟在夜晚游动,水面上波光粼粼像一条条白色的绸带。渡口的老翁说,现在摆渡是按船收费,要过去就要给船夫钱。
汉阳城南百姓大多靠捕鱼为生;想买鱼来煮吃却总是令人悲伤。
【赏析】
《江南曲》:乐府《吴声歌曲》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唐宋以来词家多用此调抒写离愁别恨、相思眷恋之情。此诗首句“八月”,点明时节。第二句“江湖”,泛指江汉之间。第三句言江水上涨,堤岸裂开。第四句承上启下,写农民损失惨重。第五句写渔民的生活艰难,他们被迫停船待命。第六句写江中的水鸟。末句写渡口老人的生计难保。全诗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