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几处飕飕叶,石涧无时浩浩泉。
正欲登山惊雨过,未经烹鼎怪汤煎。
病身老态何由避,耳疾行当耳顺年。

【注释】

①风林:指山林。②耳疾行当耳顺年:指因耳聋才得耳顺之年,也说“老而能听”。③耳顺,指七十岁,古人认为到了这个年龄,才能听到别人讲话的声音而不觉得讨厌。④烹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礼记·内则》:“鼎有声而食。”

【赏析】

《病耳》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自伤耳聋,借以表达对世事的厌倦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情感表现得十分细腻。

首联写山林中的风林几处飕飕作响,石涧里无时浩浩泉流,这是实感,但诗人却只写了风、雨、泉声,没有写出山风、涧雨的声响,只是用“耳疾”二字暗示出来。颔联写诗人想登山避雨,却不料山上已是大雨滂沱;又想烹鼎吃粥,却被沸汤溅到身上。这两句看似平常,其实蕴含着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感受与不满,他既想摆脱这种环境又无法摆脱这种环境的矛盾心理在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颈联直接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愤慨之情,“何由”、“未逢”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尾联写因耳聋而得以耳顺之年,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诗人以耳聋为题,实则借耳聋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寓意深长,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