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寇卧郑都,子阳归之粟。
固辞得无受,妻子怨窘束。
君非自知我,人事故反覆。
俯仰未及终,类傌首邦族。
始知至人心,避荣乃避辱。
如何当路子,扰扰事干禄。
【注释】
《咏列子》: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名寇,郑国人。他避世隐居,不仕于诸侯,后得道成仙,为人们所景仰。
御寇:指列子,因号御寇。
郑都:郑国京都,即今河南新郑。
子阳:指列子,因为列子的字子阳。
固辞:坚决推辞,不接受。
妻子:妻与子。
怨窘束:妻子儿女怨恨捆绑他,形容处境窘迫。
君非自知我:你不了解我啊!
人事故反覆:人们因此反复无常。
俯仰未及终:低头弯腰还未到尽头。
类傌首邦族:像周天子一样,头被捆着,身披麻衣,前往宗庙。
始知:方才知道。
至心:真心。
避荣:避免显贵和荣耀。
乃:于是,就。
如何当路子:怎么是一个当权者?
扰扰:纷乱忙碌的样子。
事干禄:忙于追求名利。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列子避世隐居,不受诸侯之聘,不为富贵而趋奉,但人们却不了解他的真意。列子虽然拒绝受聘,但他的妻子儿女却抱怨捆绑着他,使他无法安生。列子虽不被理解,但他的心意真诚,不愿追求名利地位,只是避开了显耀和荣耀。然而,那些当权者却纷纷扰扰,忙于谋取功名利禄,不知所为何来,令人费解。这首诗以列子为例,说明真正的志士仁人在面对世俗时,往往不被理解和接受,但他们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为名利所动。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