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雨山泉润,悠悠小水同。
未嫌来脉细,更与曲池通。
花径频违湿,苔沟暗入丛。
却看萍破碧,未觉叶流红。
涧壑千枝曲,乾坤一镜中。
所嗟瓜地远,不得灌连筒。

春景小水细通池

过雨山泉润,悠悠小水同。

未嫌来脉细,更与曲池通。

花径频违湿,苔沟暗入丛。

却看萍破碧,未觉叶流红。

涧壑千枝曲,乾坤一镜中。

所嗟瓜地远,不得灌连筒。

注释:经过雨水的冲刷,山泉的润泽使得小溪变得细长,与池塘相连。这并没有让人感到讨厌,反而更加使得水流曲折地通向池塘。花径经常被雨水弄得潮湿,而小溪的沟渠则在暗处流入丛林之中。回头看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已经破裂了,但却没有注意到叶子已经变红了。山涧峡谷里千条弯曲的小道,就像镜子一般映射着整个空间。只可惜瓜田离这里太远,不能用来浇灌这些植物。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春日的景色。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山泉和小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第三句“未嫌来脉细”表明即使山泉水的流速较慢,也不会影响其清澈透亮的品质。最后一句“更与曲池通”则表现了小溪与池塘之间相通的特点,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接下来的四句则是描绘了小溪两岸的花径、苔藓沟渠以及荷花等自然景物。其中“花径频违湿”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打湿花瓣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同时,“苔沟暗入丛”则暗示了小溪与丛林之间的密切关系。接下来的句子则是通过观察荷叶和树叶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关注。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扩展了对自然界的描绘,将目光投向了远处的山谷和天空。诗人感叹自己的瓜田离此处太远,无法得到灌溉,从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和映衬等手法,使诗的画面更加生动鲜明,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