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日才宵匿,谁教烛又添。
明虽无可恶,看得故成炎。
漏永风如禁,膏残饮未厌。
万枝何用许,一点有人嫌。
蛾命那知惜,虫花懒复占。
吴牛应自笑,何事畏银蟾。
这首诗描述了夏夜的炎热,以及人们对于明烛的担忧。诗中通过描写夏夜的景象和人们的心理状态,表达了对炎热天气的无奈和对蜡烛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
- 夏景炎宵恶明烛
- “夏景”:夏天的风景。
- “炎宵”:炎热的夜晚。
- “恶明烛”:讨厌明亮的烛火。
- 畏日才宵匿,谁教烛又添。
- “畏日”:害怕阳光。
- “才宵匿”:刚刚躲藏在黑暗中。
- “谁教烛又添”:是谁让烛火又点亮了。
- 明虽无可恶,看得故成炎。
- “明”:明亮的烛光。
- “虽”:即使。
- “可恶”:虽然不令人厌恶。
- “看得”:看的时候。
- “故成炎”:因此显得非常炽热。
- 漏永风如禁,膏残饮未厌。
- “漏永”:漏壶中的水持续流动。
- “风如禁”:风吹得就像被禁止一样。
- “膏残”:蜡烛快要燃尽。
- “饮未厌”:喝的水还没喝完。
- 万枝何用许,一点有人嫌。
- “万枝”:很多枝条。
- “一点”:一支蜡烛。
- “有人嫌”:有人不喜欢。
- 蛾命那知惜,虫花懒复占。
- “蛾”:蛾子。
- “命”:生命。
- “那知惜”:怎么知道珍惜。
- “虫花”:被烧坏的花朵。
- “懒复占”:不愿意再占据位置。
- 吴牛应自笑,何事畏银蟾。
- “吴牛”:指吴地(古地名)的牛。
- “自笑”:自己嘲笑自己。
- “畏银蟾”:因为害怕月亮而畏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