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西风起,孤筇挟自随。
名山多著寺,古木必为祠。
鸟过投林急,樵归度嶂迟。
相寻惟有月,搔首待移时。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语言表达与赏析。

野望:即“望野”,指野外的景物。野景,是作者在野外看到的景象,也就是他眼中的大自然。

稍有西风起,孤筇挟自随——稍:稍微;筇:竹杖。西风一起,就带上手杖独自去游玩了。筇:一种用竹制成的手杖。

名山多著寺,古木必为祠——名山:著名的山峰。著:立,建。

鸟过投林急,樵归度嶂迟——樵:打柴的人。嶂:峰峦。

相寻惟有月,搔首待移时——相寻:相互寻觅。搔首:形容头发散乱。

注释:稍稍有一阵西风拂过,我就带上手杖独自去游玩了。

名山之中有很多寺庙,古老的树木一定都是神祠。

鸟儿飞过时急忙逃进树林,打柴的人归来时经过山峰要慢慢走。

相互寻觅只有明月,我的头发散乱着等待移动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游赏名山胜迹时的心情感受。全诗从“稍有西风起”开始,到“搔首待移时”结束。

开头二句,写诗人带着手杖,趁着西风吹送的机会,去游览那些有名的山峰。这里“稍有西风起”,说明诗人出发时天气尚早。“孤筇挟自随”,表明诗人独自一人去游览。诗人在游山途中,不时地观赏着周围的景色,并发出感叹:这些有名的山,到处都有寺庙,古树丛生的地方,一定是神庙;山林中鸟兽出没的地方,一定就是树林。因此,诗人在游观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欣赏着名山胜迹的美丽风光,从而产生愉悦之感。

中间四句,写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所见所闻,进一步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前两句描写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看到鸟儿急忙逃入树林,而打柴人回来则慢悠悠地走过山路的情景。这既是对眼前景色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化。鸟儿急忙飞入树林,是因为害怕猎人的捕杀,所以动作显得十分匆忙;而樵夫归来,却从容不迫,因为山中没有猎人,所以才能如此悠闲自在。诗人通过描写这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来表现自然界中弱小生命与强大生命的不同命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之心。后两句则是诗人由眼前的自然景观而产生的联想或想象。“古木必为祠”一句,表明在这些古老树木生长的地方,一定会有古代遗留下来的祭祀祠堂。这一句既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直接描述,也是诗人由此联想到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之情的表现,更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赞美。“名山多著寺,古木必为祠”两句,既写出了名山胜迹中的宗教遗迹,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结尾二句,写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看到明月高悬天空中,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在月光的照耀下,诗人忍不住搔首踟蹰,久久不愿离去。

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游览名山的经历,表现出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岁月难留的感慨。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