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拥三重絮,犹新二尺檠。
屋高先见月,城远忽闻更。
藜杖光芒歇,茅柴力量轻。
若非檐铁响,淡杀老书生。
夜坐二首
并拥三重絮,犹新二尺檠。
屋高先见月,城远忽闻更。
藜杖光芒歇,茅柴力量轻。
若非檐铁响,淡杀老书生。
注释:
- 并拥三重絮:指诗人同时拥抱着三件东西,这里具体指的是被子、枕头和毛毯。三重絮即三层被褥,用以形容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感到十分温暖舒适。
- 犹新二尺檠:犹新意即依然崭新,二尺檠是古代一种长度单位,相当于今天的一尺。这里表示灯油依然充足,灯光明亮如初。
- 屋高先见月:屋高意即房屋的高度较高,能够看到月亮。这里的“月”指的是月亮,意味着诗人坐在高处,可以清晰地看到夜空中的月亮。
- 城远忽闻更:城远指远离城市的地方,忽闻更是指突然听到更鼓的声音,更是一种古代计时单位,用于夜间报时。这里的“更”可能是指远处传来的更鼓声,给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感觉。
- 藜杖光芒歇:藜杖意即手杖,藜是一种植物,古代用作制作手杖的材料。光芒歇指手杖的光芒已经消失,可能是因为光线不足或者手杖已经使用很久了。
- 茅柴力量轻:茅柴意即用稻草和树枝制成的柴火,力量轻表示柴火燃烧的力量不大,可能是因为柴火质量不好或者火势不够旺盛。
- 若非檐铁响,淡杀老书生:若非意即如果不是,檐铁响指屋檐上的铁制装饰发出的声响。淡杀意即淡化,老书生指年纪较大的读书人或文人。这里的“淡杀”意味着如果不是屋檐上的铁饰声,那么这个场景就会显得更加宁静和安详,而文人则会因为这种宁静而感到更加放松和愉悦。
赏析:
《夜坐二首》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独自坐着的情景。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不满。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写诗人面对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以及封建专制淫威造成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以及封建专制淫威造成死气沉沉局面的强烈控诉。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愤怒和不满情绪。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写诗人春夜独坐,面对当时思想界的高压政策和“万马齐喑”的局面,愤慨多端。这里的“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担忧之情。
整组诗歌以雄奇之笔写哀怨之情,最为定庵所擅长。龚自珍以其独特的美学品格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往往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龚自珍的这种艺术特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