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高适谱,作媲郑虔家。
贤子搴丹桂,高才补白华。
病犹观冕辂,没不待笄珈。
阡表堪传远,何须挽诔加。
【注释】
溯源高适谱:指高适的家世渊源。
作媲郑虔家:指与郑虔(唐代诗人,字虔,河南人,善书法)相提并论。
贤子搴丹桂:指贤能的儿子能够像屈原那样,高中榜首,被举荐为官。
高才补白华:指高才生可以补选为翰林院的编修或检讨。
病犹观冕辂:指即使有疾病,也能看到朝廷举行祭祀典礼时所乘坐的车驾。
没不待笄珈:指死者不需要等待入土为安。
阡表堪传远:指坟墓墓碑可传于后世。
何须挽诔加:指不必再写悼文哀悼。
【赏析】
这是一首吊慰死者的诗。全篇采用对比手法,先以高适、郑虔为例,说明贤子高才,必当大用;继而从死者生前的功绩说起,说明虽已去世,但功业依然显赫,无需再写挽辞哀悼。
诗的前两联通过追溯高适、郑虔的家世,以及他们各自的才能,来表明作者对于死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家族荣誉的重视。
后两联则进一步强调了死者虽然已经去世,但其功绩依然辉煌,无需再写挽辞哀悼。这种观点在当时是相当普遍的,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生死,而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高适、郑虔等人的赞颂,表达了对死者的敬意和哀思,同时也体现了唐代社会对于家族荣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