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桐半死,天尚罚枯株。
昔作红颜子,今为碧眼胡。
迷蒙银海眩,攲侧玉山扶。
惜尚名书画,缄縢可谓愚。

【注释】1.“桐”:指松树。2.“死”:这里比喻身体衰微。3.“天尚罚枯株”:比喻天意惩罚了枯萎的树木,也暗喻人已老迈或衰老。4.“红颜子”:指年轻的女子。5.“碧眼胡”:指异族之人。6.“迷蒙银海眩”:迷蒙如银的大海使人头晕目眩。7.“欹侧玉山扶”:倾斜似玉山般高耸入云的山峰。8.“惜尚名书画”:可惜还有名声和书画等身外之物。9.“缄縢可谓愚”:用封缄来保存自己的东西,可以说是愚昧。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通过对自身衰老和年华逝去的抒发表达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身的感受和遭遇与自然景物和历史变迁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句“身如桐半死”,以松树为例,比喻自己的身体如同半死不活一般,暗喻着生命的衰老和身体的衰败。这种比喻既形象又深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使读者能够立刻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次句“天尚罚枯株”,进一步强调了天意对于生命的无情惩罚,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避免的衰老。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的无奈,还透露出一种宿命论的悲哀情绪。

第三句“昔作红颜子”,回忆过去年轻貌美的自己,与现在的白发苍苍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句通过时间的流转和人物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年华逝去的无奈感伤。

接下来的句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所见所感,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第四句“今为碧眼胡”,将自己比作异族之人,暗喻着自己的外来身份和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的困境。第五句“迷蒙银海眩”,则通过描述自己眼前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迷茫和困惑。

最后一句“欹侧玉山扶”,将自己比作一座倾斜的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着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而“惜尚名书画”,则表明自己虽然已经年华老去,但仍有名声和书画等身外之物,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留恋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历史的深深感慨。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