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晴埃起远畴,占相云日几家愁。
细民方虑填中壑,巨室何心堰上流。
斩木由来基小衅,浇瓜谁为解私仇。
宁知送老茅檐下,犹抱书生畎亩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题为《书田舍所见》。以下是对诗歌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漠漠晴埃起远畴,占相云日几家愁。

  • 注释:晴朗的天空中飘荡着薄薄的灰尘,远处的田地被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农民们站在田埂上眺望天空,心中充满了忧虑。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农田上空飘浮的尘土景象,暗示了天气的变化和农民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农事工作的担忧。通过“占相云日”这一细节,诗人传达了农民们在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忧虑。

第2句:细民方虑填中壑,巨室何心堰上流。

  • 注释:普通百姓正在担心田间的水患问题,而大户人家却对此毫不在意。
  • 赏析:这里的“填中壑”和“堰上流”形象地比喻了普通农民和富裕之家对待自然灾害的态度差异。普通农民关心的是他们自己的生计和农田的收成,而富有人家则更关注他们的庄园和财物的安全。这种对比强调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3句:斩木由来基小衅,浇瓜谁为解私仇。

  • 注释:砍伐树木是为了建造房屋的基础,浇水灌溉是为了解决自家的用水问题。这些行为虽然出于私利,但并不构成对他人的伤害。
  •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手段。尽管这些行为可能看似自私,但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它们也被视为合理之举。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农民在逆境中的无奈与生存智慧。

第4句:宁知送老茅檐下,犹抱书生畎亩忧。

  • 注释:谁知道我(指作者自己)会在简陋的茅屋前送走岁月,依然怀抱着对土地的忧虑。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农业生活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处困境,诗人仍然保持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田野、天气、农民生活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农村的生活现状和社会矛盾。诗人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利益和态度,揭示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问题。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土地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