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香花夹路催,朱幡那忍更徘徊。
弓张至此尤宜弛,珠去安知不复回。
海上有艘堪致粟,洛中无篚胜生财。
泉人毕竟修何福,消得西山两度来。
诗句输出
父老香花夹路催,朱幡那忍更徘徊。
译文输出
父亲和乡亲们纷纷前来迎接真西山先生,鲜花香气扑鼻,红旗迎风招展,但他却不忍停留,不愿在此处多逗留片刻。
注释解释
父老——指的是当地的父老乡亲们;香花夹路——形容迎接真西山的人非常多,他们手中拿着各种鲜花,夹道欢迎;朱幡——红色旗帜;那忍——不忍心、不忍离去的意思;再——再次、第二次;徘徊——指犹豫不决、不前进;真西山——即真德秀(1178年—1235年),字希夷,南宋名臣、理学家,曾担任宰相,后因政治原因罢相,晚年退隐于福建建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真西山的生动画面。诗中的“父老”代表了当地人民对真西山先生的深厚感情和敬意。他们手持鲜花,夹道欢呼,表现出对这位官员深厚的感情。而真西山则显得有些不舍,但又不得不离开。这反映了当时官场上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官场规则。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歌原文
父老香花夹路催,朱幡那忍更徘徊。 弓张至此尤宜弛,珠去安知不复回。 海上有艘堪致粟,洛中无篚胜生财。 泉人毕竟修何福,消得西山两度来。
译文
父亲和乡亲们纷纷前来迎接真西山先生,鲜花香气扑鼻,红旗迎风招展,但他却不忍停留,不愿在此处多逗留片刻。到了这里应该放松一下,不要过于紧张。海上有艘船可以带来粮食,但如果没有船,那么人们就无法得到粮食。泉水的人们终究修了什么福分,才能让真西山两次来到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