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侍西山讲习时,颇于函丈得精微。
书如逐客犹遭绌,辞取横汾亦恐非。
筝笛岂能谐雅乐,绮纨元未识深衣。
嗟余老矣君方少,勤向师门扣指归。

【题郑宁文卷】

昔日侍从西山讲习时,颇于函丈得精微。

书如逐客犹遭绌,辞取横汾亦恐非。

筝笛岂能谐雅乐,绮纨元未识深衣。

嗟余老矣君方少,勤向师门扣指归。

注释:

  1. 昔侍西山讲习时:过去在西山学习的时候。
  2. 颇于函丈得精微:在这(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深入的知识。
  3. 书如逐客犹遭黜:书籍就像被驱逐出境的人一样,还遭到了贬斥。
  4. 辞取横汾亦恐非:言辞像渡过黄河一样,也恐怕不是正确的。
  5. 筝笛岂能谐雅乐:弹筝吹笛怎么可能和高雅的音乐相配呢?
  6. 绮纨元未识深衣:华丽的丝绸,原本不知道制作深衣的技艺。
  7. 嗟余老矣君方少,勤向师门扣指归:感叹我已经老了,而您还年轻,勤奋地向老师请教,期待能够有所收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执着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年轻人的不同,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的热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