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侍西山讲习时,颇于函丈得精微。
书如逐客犹遭绌,辞取横汾亦恐非。
筝笛岂能谐雅乐,绮纨元未识深衣。
嗟余老矣君方少,勤向师门扣指归。
【题郑宁文卷】
昔日侍从西山讲习时,颇于函丈得精微。
书如逐客犹遭绌,辞取横汾亦恐非。
筝笛岂能谐雅乐,绮纨元未识深衣。
嗟余老矣君方少,勤向师门扣指归。
注释:
- 昔侍西山讲习时:过去在西山学习的时候。
- 颇于函丈得精微:在这(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深入的知识。
- 书如逐客犹遭黜:书籍就像被驱逐出境的人一样,还遭到了贬斥。
- 辞取横汾亦恐非:言辞像渡过黄河一样,也恐怕不是正确的。
- 筝笛岂能谐雅乐:弹筝吹笛怎么可能和高雅的音乐相配呢?
- 绮纨元未识深衣:华丽的丝绸,原本不知道制作深衣的技艺。
- 嗟余老矣君方少,勤向师门扣指归:感叹我已经老了,而您还年轻,勤奋地向老师请教,期待能够有所收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执着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年轻人的不同,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的热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