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游乡校至华颠,常以齑盐养浩然。
科举法行无誉士,丘园礼废有遗贤。
刘贲下第人称屈,李汉编文后必传。
闻道诸郎皆秀孝,拂云华表看它年。

【诗词正文】

少游乡校至华颠,常以齑盐养浩然。

科举法行无誉士,丘园礼废有遗贤。

刘贲下第人称屈,李汉编文后必传。

闻道诸郎皆秀孝,拂云华表看它年。

【注释】

  1. 少游乡校:在乡校读书。
  2. 至华颠:指学识广博高远。
  3. 常以齑盐养浩然:经常用淡泊名利的生活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
  4. 科举法行无誉士:科举制度盛行时,没有赞誉的士人。
  5. 丘园礼废有遗贤:古代重视丘园之礼,现在废弃了,但依然有被后世尊崇的贤德之士。
  6. 刘贲: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儿子,因为父亲去世而没有考中,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7. 李汉:《汉书》的作者班固,他的作品后来被广泛传颂。
  8. 闻道诸郎皆秀孝:据说所有的孩子都很孝顺。
  9. 拂云华表:比喻高尚的品德像云一样洁白,像华表一样高大。
  10. 看它年:指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还有很多可能。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刘学谕的人的。诗中通过对其学问和品行的赞赏,表达了对这位人物深深的敬意和期待。

诗的前两句“少游乡校至华颠,常以齑盐养浩然”描绘了诗人对这个人早年的学识背景和生活态度的描绘,意指他从小就在乡校学习,并以淡泊名利的态度来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科举法行无誉士,丘园礼废有遗贤”则是说,尽管在科举盛行的时代,没有赞誉的士人很多,但在废弃丘园之礼的今天,却仍然有被后世尊重的贤德之士。这反映了诗人对这种传统价值观念的坚持和推崇。

“刘贲下第人称屈,李汉编文后必传”则是对刘学谕的肯定。刘贲虽然未得科举功名,但仍然被后人称赞。同样的,《汉书》的作者班固虽然生前未被世人所知,但他的作品却流传下来影响了后世。

“闻道诸郎皆秀孝,拂云华表看它年”是对整个群体的期望和祝愿,希望他们都能够成为有德行、有才华的人,就像那华表一样高洁,为未来的日子增添光彩。这里的“它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意味着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性等待着他们去实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