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醭朝衣尘满靴,曾穿细仗对延和。
角巾久已寻初服,锦帐何须恋旧窝。
能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来多。
半生寂寂因迂阔,垂老方惊岁月蹉。
【注释】
梅醭:指酒。醭,古酒器名。朝衣:早晨的衣裳。尘满靴:尘土沾满了鞋子。“曾穿”句:指过去常穿细杖,如今已穿不上了。细仗:指古代官吏的仪仗,细者表示其长。延和:指唐玄宗李隆基,因避讳而写作杨延和。角巾:用布做成的头巾。初服:指初登相位的官服。锦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何须:不必要;用不着。能读书人天下少:指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世上是不多见的。不如意事:不称心的事。“半生”二句:意为我一生清贫,没有成就大事业,到老了才感到时间白白流逝、岁月蹉跎。迂阔:不切实际、做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春所作,与苏轼同题,应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梅醭”自比,慨叹年华易逝,功名难遂。全诗抒发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人生感慨。
首联写自己曾为官时,身穿朝衣,足踏尘土,经常佩带着细长的仪仗,出入于朝廷之中。然而如今,仪仗已久已不再佩带了,而自己早已脱去那身华丽的官服,穿上粗布做成的头巾,回到乡间去了。这里通过“曾”、“久已”等字眼的使用,表明自己曾经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也暗示自己对往昔仕途生活的怀念。
颔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人感叹,现在再想穿上那件昔日的华丽官服,已是不可能了,而且即使穿上了,也没有必要。因为锦帐中的繁华生活,对于自己来说已无太大意义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于平凡生活的喜爱。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态度。
颈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诗人认为,真正有才华的人在世上是非常罕见的,他们都是一些能够潜心研究学问、有所作为的学者。然而,现实中却有不少这样的人并不如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的珍视以及对那些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的同情。
尾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己一生都未能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到了老年才深感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叹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人生感慨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于平凡生活的喜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人才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