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帝当年此筑台,称雄亦岂偶然哉。
谩通异国求阳燧,不道偷儿饮漆杯。
能使越人存旧迹,始知秦吏有奇才。
只今黄屋归何处,但见牛羊夕下来。
越台
南帝当年此筑台,称雄亦岂偶然哉。
谩通异国求阳燧,不道偷儿饮漆杯。
能使越人存旧迹,始知秦吏有奇才。
只今黄屋归何处,但见牛羊夕下来。
注释与赏析:
第一部分:
- 南帝当年此筑台:指越王勾践在南国(中国南方地区)建立的越王台。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他通过卧薪尝胆的策略,最终复国成功。
- 称雄亦岂偶然哉:表示称霸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 谩通异国求阳燧:谩通异国是指盲目地寻求外国的帮助或资源。阳燧是一种古代的天文仪器,这里比喻为获取外界帮助或资源。
- 不道偷儿饮漆杯:偷儿指的是那些窃取他人财物的人,饮漆杯意味着这些人用偷来的物品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 能使越人存旧迹:旧迹通常指历史遗迹或传统习俗。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行为使得越族的人们能够保存和传承他们的文化遗产。
- 始知秦吏有奇才:始知意味着开始认识到,秦朝的一些官吏确实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 只今黄屋归何处:黄屋是古代帝王所乘坐的车辆,以黄金装饰的车盖,象征帝王的尊贵。黄屋归何处表达了帝王已无固定居所或权力已不再集中的现象。
- 但见牛羊夕下来:牛羊夕下来形容了战后或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可能暗示着社会秩序的混乱或国家的衰退。
第二部分:
- 南国:中国南方的地区,泛指中国的南部。
- 周遭:四周,周围。
- 荒台:荒废的台基,这里指越王台。
- 越王:指春秋时期的越国君勾践。
- 风尘:此处指污浊的社会风气。
- 闽越王无诸: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
- 明》李待问的作品:本文收录于每日诗词网站,作者为明朝的李待问。
作品背景与创作意图:
李待问生活在明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他可能由于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状的不满,而选择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治理方式的追求。李待问作为闽海廉访知事,其诗作很可能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政治、社会以及经济状况。通过《越台》、《其二》这样的作品,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希望和理想的追求。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越王台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进行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将个人的感慨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责任感。此外,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治国方略的执着追求,展示了一种跨越时代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