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定实惟曾大父,文忠况是老先生。
力行所学斯无愧,偶发于诗亦有声。
合止笙镛成雅奏,抉挑草木示微情。
嗟予公事君归兴,不得相从细讲明。
【注释】
删定实惟曾大父:曾大父,指曾几,诗人的祖父。
文忠:指曾几的谥号文忠。
力行所学:努力实践自己所学的东西。
斯无愧:这没有什么愧疚的。
合止笙镛:《书·乐毅传》载:“(奏国)乃作新声,《北风》《白雪》,受(献公)之二子:穆、共、桓之孙也。”此处借指曾几的诗作受到称赞。
抉挑草木示微情:抉挑草木,出自《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沙石耳,而可以补益山之缺;择焉去辱,犹沙石耳,而可以修岸堤。”抉挑,挑选。草木,比喻诗歌中微小的情感或意蕴。
嗟予公事君归兴:叹息我公务繁忙,无法与朋友相聚畅谈。
不得相从细讲明:不能和你一起详细地讨论明白。
【赏析】
曾几(1084-1166)字子吉,江西南丰人,南宋文学家、诗人, 世称“南丰先生”。嘉泰进士,历任县令,因直言极谏被罢官。他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兼学者,一生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关心民生,体察下情,敢于犯颜直谏,因而屡遭贬谪。他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强烈的忧时感愤和爱国之情。这首七绝是他在友人方友民的诗集上题写的。
首联说曾几的父亲曾大父是文坛大家,父亲又是曾几崇敬的先贤,所以曾几对父亲的诗才十分佩服,对父亲的诗作进行删定,认为没有什么遗憾的。第二句说曾几在文学创作上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因为自己努力实践了父亲所教导的学问,所以没有什么愧疚的。第三句说自己在偶然吟咏诗句的时候,也能发出美妙的声音。第四句说曾几能够用优美的音乐来伴奏自己的诗文,就像古代的乐师们用乐器来演奏乐曲一样。第五句说曾几的诗能像古代的诗人一样,用精选的词句来表达细微的感情。第六句说曾几在处理公事时很忙碌,没有时间和朋友一起深入交流探讨明白。末句说因为公务忙碌,不能和朋友们一起坐下来详细地谈论明白了。
这首诗赞扬了曾几的学识修养和文学成就,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钦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方友民的赞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