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荒屋老阅人深,拂拭留题重整襟。
科目一朝来券外,姓名三世在碑阴。
公孙晚岁叨明诏,裘氏当年费苦吟。
报与曲江先辈道,老婆非复少时心。
【注释】
陪诸先辈题名登春台:和诸位先辈一起登上春台,题名作记。春台:春游之地,泛指名胜。臞轩:作者自号,意同“瘦翁”。即席次故相陈魏公韵:在宴会上依次次序,用陈魏公的韵脚写诗。陈魏公:宋真宗时宰相陈尧咨,字子安,谥文忠,世称陈文忠公。
某继作:我是接着写的。
科目一朝来券外:科举考试一旦得到官位,就像拿到了一张凭证一样。
姓名三世在碑阴:他的姓名被刻在石碑的背面。三代:指三次,三朝。
公孙晚岁叨明诏:我年轻时曾承蒙圣旨(诏书)。公孙:古时候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
裘氏当年费苦吟:当年我为了写这篇文章,费尽了苦心。裘氏:指作者自己,因为当时作者穿皮衣。费苦吟:刻苦地写文章。苦吟:苦心经营诗词,反复推敲。
报与曲江先辈道:让我向曲江的前辈们报告吧。曲江:指唐代诗人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玄宗时曾任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后辞官归山。
老婆非复少时心:我现在的妻子已不是从前那个少女之心了。老婆:妻子。少时心:少女之心,指少女时代的心意。
【赏析】
本诗是作者晚年应友人之请,与诸先辈在春台题名,继而以陈魏公韵作诗。首句起兴,说明此次聚会是在春台上举行的,而春台则是作者所题名的。第二句承首句说,大家在这里题名留念,我也重整衣冠,重又提笔挥毫。第三句转入主题,说明此次聚会,乃是因陈魏公之遗风所致。第四句点出题名的缘由,是受到陈魏公的启迪。第五句进一步写自己的感慨。第六句转写友人,说明友人也是受陈魏公之遗风所致。第七句写自己的处境,现在虽然已经年迈,但仍然受到朝廷的征召,这正像陈公当年那样。最后一联则写自己对这次聚会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