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岂必胜茅斋,误得虚名与谤偕。
法吏淬磨真出角,先生度量莫窥涯。
谤书堪丑毋庸辨,闷赋虽工未易排。
已设葛㡡安菊枕,投床不觉到无怀。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1. 玉堂岂必胜茅斋,误得虚名与谤偕。
    诗句释义:“玉堂”通常指代高官显宦的住所,而“茅斋”则指的是简陋的小屋或隐居之地。在这里表达了诗人虽然在官场上可能拥有显赫的地位,但他更享受在简朴环境中的生活和思考。然而,这种宁静反而让他容易受到无端的诽谤。
  2. 法吏淬磨真出角,先生度量莫窥涯。
    诗句释义:这里的“法吏”可能指的是司法官员,他们负责审判和惩罚。“真出角”意味着真正的才华或才能得以显现。“先生”则是对学者或者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这里表达了诗人的才华被公正地对待,没有被滥用或误解。同时,也暗示了即使有学问,也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过分张扬。
  3. 谤书堪丑毋庸辨,闷赋虽工未易排。
    诗句释义:“谤书”是指那些恶意的、诋毁性的评论或言论。“堪丑”意味着这些评论或言论非常丑陋、令人厌恶。但诗人并不需要去辩解或反驳,因为这些都是恶意的攻击。尽管自己的作品(“闷赋”)写得好,但也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4. 已设葛㡡安菊枕,投床不觉到无怀。
    诗句释义:“葛㡡”是一种用草制成的枕头,用来防暑降温。“投床”指的是躺在床上休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已经习惯了简朴的生活方式,即使身处高位也不为所动,安心享受生活。
  5. 赏析: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隐居生活,赞美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偏见和恶意攻击的无奈和淡然态度。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
玉堂岂必胜茅斋?误得虚名谤偕来。
法吏淬磨真出角,先生度量莫窥涯。
谤书堪丑勿辩驳,闷赋虽工未易排。
葛㡡安菊枕无怀,投床不觉到无怀。

  1. 注释:
  • “玉堂”:古代高级官员的官署,此处借指高官显贵。
  • “茅斋”:简陋的住所,此处用以反衬诗人的隐居生活。
  • “法吏”: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
  • “淬磨”:打磨,此处引申为锻炼、考验。
  • “出角”:显露才华。
  • “莫窥涯”:不要过分猜测。
  • “谤书”:恶意的言论,此处特指对诗人的诋毁。
  • “闷赋”:即“闷骚”,指内心郁积的情感无法表达,只能通过诗歌抒发。
  • “葛㡡”:用草制成的枕头,用于防暑降温。
  • “无怀”:无忧无虑,形容心情轻松自在。
  1.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官场和隐居生活,赞美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他虽然在官场上享有盛誉,但在面对无端的指责和恶意攻击时,他选择了保持冷静和谦逊,不与世俗争斗。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使他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了一份内心的宁静和独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