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岁月雪萤边,老去生涯井臼前。
举孝廉科非复古,给灵寿杖定何年。
空蟠万卷终无用,专巧三场恐未然。
犹记儿时闻绪论,白头不敢负师传。

译文与注释

第一句: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年前已作遂不重说倡

注释:

  • “听蛙”:听到青蛙的叫声。
  • “方君”:此处可能是对某人的尊称。
  • “八老诗”:一种文学形式,模仿古代文人聚会时吟诗的场景。
  • “效颦各赋一首”:模仿他人的诗句各自创作一首诗。
  • “内三题余四十年前已作遂不重说”:这三题是之前已经回答过的问题,所以不再重复。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模拟古人雅集的诗歌创作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传统文学形式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旧之情。

第二句:向来岁月雪萤边,老去生涯井臼前。

注释:

  • “雪萤边”:形容环境的艰苦或简朴。
  • “井臼前”:指日常生活的琐事,如家务劳动。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在生活的感慨。

第三句:举孝廉科非复古,给灵寿杖定何年?

注释:

  • “举孝廉”: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主要选拔有德行的人。
  • “复古”:回归古代,强调恢复古代的理想或制度。
  • “给灵寿杖”:给予长寿的象征,通常指的是给老人赠送拐杖。
  • “定何年?”:询问这种制度的实施时间。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政治理想的反思,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忧虑。他担心现代社会可能过于功利和浮躁,而忽视了传统的美德和价值观。

第四句:空蟠万卷终无用,专巧三场恐未然。

注释:

  • “空蟠万卷”:比喻拥有大量的书籍但未能有效利用。
  • “专巧三场”:指应试技巧或考试中的巧妙应对,通常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恐未然”:表示担忧事情未必会发生。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技能的怀疑,认为尽管拥有大量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不一定有效能。这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个人能力的反思。

第五句:犹记儿时闻绪论,白头不敢负师传。

注释:

  • “儿时”:指小时候。
  • “白头不敢负师传”:表示即使到老也不敢辜负老师的教导。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期教育经历的怀念和感激。他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指导。这也反映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