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泉一郡共称贤,今仕于漳想亦然。
非有珠犀堪自献,若无栀蜡可为妍。
恶贪泉水平生洁,缺相轮尖早晚圆。
若是尚书问村叟,衰残恰似挂冠年。
注释:
仕泉一郡共称贤,今仕于漳想亦然。
非有珠犀堪自献,若无栀蜡可为妍。
恶贪泉水平生洁,缺相轮尖早晚圆。
若是尚书问村叟,衰残恰似挂冠年。
赏析:
《送林推官》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林推官的外貌、气质和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林推官的敬仰之情。
首联“仕泉一郡共称贤,今仕于漳想亦然”,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林推官的赞美之情。这里的“仕泉一郡”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地区,而“共称贤”则表示当地人民都把林推官当作贤人看待。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林推官的形象:“今仕于漳想亦然”,意味着林推官现在在漳州任职,也应该会得到同样的评价。
颔联“非有珠犀堪自献,若无栀蜡可为妍”,进一步强调了林推官的优秀品质。这里用“珠犀”和“栀蜡”两个比喻来形容他的才华,暗示他的才能如同珍贵的珍珠和蜡烛一样,既不需要自我推销,也不会因为缺乏自信而显得平庸。这种自信和从容的态度,使得林推官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颈联“恶贪泉水平生洁,缺相轮尖早晚圆”,则从正面描述了林推官的性格特点。这里的“恶贪泉水”指的是清廉的品质,而“缺相轮尖”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坚定的意志。这两个词语不仅形容了他的外貌,还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尾联“若是尚书问村叟,衰残恰似挂冠年”,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诗人以“村叟”的身份,巧妙地将林推官比作一个已经退位的老官吏,暗示他虽然已经年老体弱,但仍保持着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林推官的优点和魅力,让人对他充满了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林推官外貌、气质和性格特点的描绘,以及对他优秀品质的赞扬,展现了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