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放归田又数期,少犹迂阔况衰迟。
日非夸父追能及,山岂愚公力可移。
前席虚怀何日报,细旃密启有天知。
太阳所烛皆萌达,不照墙阴藿与葵。

以下是对《初秋感事三首》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恩放归田又数期,少犹迂阔况衰迟: 恩赐退休回归田园,已是几次了。年纪尚轻却过于迂腐,现在已显衰老。

  2. 日非夸父追能及,山岂愚公力可移: 太阳的光芒无法到达山的尽头,愚公移山的梦想也无法实现。

  3. 前席虚怀何日报,细旃密启有天知: 前座之人空谈满怀抱负,而秘密行动却只有天知道。

  4. 太阳所烛皆萌达,不照墙阴藿与葵: 太阳的光芒照耀着万物生长的道路,却不照那些阴暗的角落。

  5.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沉感慨。他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致和人物的行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才华与命运的反思。

  • 诗人通过对比“日非夸父追能及”和“山岂愚公力可移”,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认识。夸父是一个神话人物,追逐太阳直到精疲力竭;然而,山高水远,即使愚公移山般的努力,也难以触及太阳的光芒。这象征着理想虽崇高但不易于实现,而现实的困难却是不可逾越的。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前席虚怀何日报”中,诗人以“前席”自喻,表示自己虽然心怀壮志,但面对现实时却感到无能为力。这种空虚与无奈的情绪,使得他的报国之志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 最后一句“太阳所烛皆萌达”,“太阳所烛”指的是阳光所能照亮的地方,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而“皆萌达”则意味着一切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状态。这里诗人用“太阳所烛”来象征理想与希望,而“不照墙阴藿与葵”则表达了现实的阴暗和冷漠,如同墙影下的藿菜和葵花,无法享受到阳光的滋养。这既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他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观。

刘克庄的《初秋感事三首》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才华与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