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白披缁迹涉奇,傍人能说举幡时。
禅家合掌来参请,乌寺摇头不住持。
喜舍未逢大檀越,实封输与小沙弥。
是凡是圣都休问,且为渠看一袖诗。
【注释】
脱白披缁(zī):指僧人。白为僧服,缁为僧鞋。迹涉奇:足迹踏遍了奇异的地方。乌寺:即乌山寺,在今江西庐山南麓。喜舍:指喜欢施舍。檀越:指施主或尊贵之人。实封:密封的信件。小沙弥:年轻的僧侣。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一位僧人交往的情景。
首联两句,写僧人的行踪。脱白披缁,迹涉奇区,是其特点,“傍人能说”则表明他并非隐者,而是有求于人的俗士。
颔联两句,写他的来意。禅家合掌来参请,乌寺摇头不住持,说明他并不是真心来参拜,而只是借机向施主索求资助。
颈联两句,写僧人所要资助的人。喜舍未逢大檀越,实则实封输与小沙弥,说明僧人所要资助的人并不高贵,只是普通的人。
尾联四句,写僧人所要资助的原因和目的。是凡是圣都休问,且为渠看一袖诗,是说僧人要资助的人,既不是凡夫俗子,也不是圣人圣贤,只要他愿意施舍,就给他钱物。
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没有艰深之语,也无典故之用,但却能表达出作者对僧人的讽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