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不暖岂其然,卷起桃笙设艾毡。
老物可憎吾顿觉,盛时一失汝堪怜。
有分香妓空遗臭,无散花魔莫恼禅。
多谢小窗半规月,夜深长伴绛纱边。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答案要点,同时要考虑使用的艺术手法,最后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以“非人不暖”总承上文,用桃笙艾毡等物喻指自己,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不满;颔联借物言情,以老物可憎和盛时一失比喻诗人对现实的看法;颈联由物到人,写香妓空遗臭、散花魔莫恼禅,表达了诗人对于权贵小人的厌恶之情;末联写月夜之景,表现诗人孤寂清高之情。

【答案】

首联:诗人用桃笙艾毡等物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不满。

译文:非人不暖岂其然,卷起桃笙设艾毡。

赏析:首句“非人不暖”即“不是人就不会有暖意”,是说没有权势的人是不会得到温暖和关怀的。这里用桃花扇子比喻寒士的“温床”,用艾草做成的褥子比喻“暖阁”,说明寒士在世无权,得不到温暖。“岂其然”是说难道真是这样吗?“卷起”二字写出了寒士的苦衷。“桃笙”“艾毡”都是古代贵族才有资格享受的物品。

第二联:借用香妓、散花女等典故比喻那些专横跋扈,飞扬跋扈的权贵人物。

译文:老物可憎吾顿觉,盛时一失汝堪怜。

赏析:本句中诗人用老物(衰败之物)来比喻权贵们(旧日的达官显贵)可憎,用盛时(鼎盛时期)失去的东西来比喻他们可悲可怜。

第三联:诗人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译文:有分香妓空遗臭,无散花魔莫恼禅。

赏析:“分香”典出《晋书.王恺传》:“恺尝从武库收好箭百余,以示侍中张华。既毕,华取以示问曰:‘此皆何等?’恺曰:‘第令终不如人者。’华重叹曰:‘昔如夫人得佩紫玉,必有异色矣。’后华妻死,遗令子弟:“若使华生有牛车马,当举而送还武库。”恺闻而笑曰:“武库直见文书耳!‘遂命驾归库。”后人以“分香”、“散花”作为男女间互相赠与礼物的代称。“散花女”指武则天,她曾下令让宫人将花撒于空中,任其飘落,以观察天下的形势。“魔”,佛教语,这里指妖魔鬼怪。《楞严经》云:“譬如有人入大火宅,见其炽热,心犹未忍。佛告阿难:‘此火宅中,有无数众生。’”佛又告诸比丘尼:“如人欲度一众生,先度一地狱。”此处诗人借佛语表明他反对邪恶势力,主张正义,主张仁政。

尾联:诗人写月光下的绛纱边,表现出诗人孤寂之情。

译文:多谢小窗半规月,夜深长伴绛纱边。

赏析:本句中诗人用月光映照绛纱边的景象来衬托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