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为乾坤扫积阴,万言忠愤上穹临。
相嗔平地风波恶,主圣如天雨露深。
葛藟尚为庇根计,戎葵难改向阳心。
明时安肯寻斤斧,自古高材出邓林。
次君畴洪卿韵送宗学赵优奏
欲为乾坤扫积阴,万言忠愤上穹临。
相嗔平地风波恶,主圣如天雨露深。
葛藟尚为庇根计,戎葵难改向阳心。
明时安肯寻斤斧,自古高材出邓林。
注释:
次君畴(chóng)洪卿韵:次君畴作的诗押洪卿韵;洪卿,指唐代诗人王昌龄。
宗学:宗庙之学的同义词,这里指的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赵优奏:即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文人。
欲为乾坤扫积阴:想要清除乾坤之间积累的阴霾。
万言忠愤:表达深深的忠愤之情。
相嗔平地风波恶:相互埋怨平地上的风波太恶劣了。
主圣如天雨露深:比喻君主像天上的雨露一样恩泽深厚。
葛藟(ěi)尚为庇根计:比喻即使是藤蔓也还要为它的根部着想。
戎葵难改向阳心:比喻即使像戎葵这样难以改变本性的人,也会向着阳光。
明时:美好的时代。
安肯:怎么肯。
斤斧: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比喻用暴力或手段。
邓林:春秋时期的隐士邓林,传说他隐居在山林之中,不与世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宗学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宗学为国家贡献的深深敬意和祝福。首句“欲为乾坤扫积阴”展现了诗人想要扫除乾坤之间的阴暗,恢复光明的决心。第二句“万言忠愤上穹临”则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深忠诚和愤怒之情。第三句“相嗔平地风波恶”则描绘了他与宗学相互间的不满情绪。第四句“主圣如天雨露深”则赞美了君主的英明和仁爱。第五、六两句通过“葛藟尚为庇根计”和“戎葵难改向阳心”,分别比喻了即使是藤蔓和戎葵这样的事物,也要为它的根本着想,以及即使是像戎葵这样难以改变本性的人,也会向着阳光。最后一句“明时安肯寻斤斧”则是对宗学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在美好的时代里有所作为。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