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篇久矣彻凝旒,谁信栖栖负笈游。
新义书之于简策,微辞知我者春秋。
即今未劝迩英讲,他日应烦掌故求。
历数先儒多晚达,前孙明复后康侯。

注释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省。

杨景清:诗人的朋友。

所进春秋:即《春秋》一书。发微:阐发微言大义。余:指我。即:就是。辄:就。题小诗之后:在诗后面题写。

奏篇:指皇帝的诏书。

谁信:何人相信。栖栖:忙碌的样子。负笈游:背着书箱到处游走。

新义:指《春秋》中新出现的解释。简策: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或木简。微辞:含蓄的言辞。知我者:理解我的意思的人。春秋:指《春秋》一书。

迩英讲:指皇帝的宫廷讲学。迩英殿是唐高宗时设置的一个皇家讲习之所。

掌故:指史官或掌管典籍的人。后明复:后来被推崇为高明。前孙:指唐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孙奭。明复,即孙奭,他著有《春秋统纪》等书,深得唐高宗赏识。后康侯:指宋代的著名学者朱熹。康侯,朱喜字,南宋理学家。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的前半部分赞美《春秋》,后半部分自谦,并表示愿意为《春秋》作注疏,以报答作者杨景清的厚望。全诗对仗工整,文风典雅。

首联“奏篇久矣彻凝旒,谁信栖栖负笈游”,意思是说《春秋》的经文已经传诵了很久,谁能相信那些辛勤学习的人?这里的“奏篇”是指《春秋》的经文,“凝旒”是指皇帝(汉武帝)听政时专注地看着悬挂的珠帘,没有做其他事情。而“负笈游”则是背着书籍四处游学的学子们。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学子们刻苦钻研《春秋》的赞赏之情。

次联“新义书之于简策,微辞知我者春秋。”意思是说《春秋》的新解释都记载在书简之中,只有理解我的人才能看到其中的含义。这里的“新义”是指《春秋》中的新增解释,而“微辞”则是指其中的含蓄言辞。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春秋》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读者们的期待——只有能理解他所表达的深意的人,才能欣赏到《春秋》的美。

三联“即今未劝迩英讲,他日应烦掌故求。”意思是说现在还没有鼓励大家去阅读《春秋》,但是以后应该找擅长史书编纂的人来研究它。这里的“迩英讲”指的是皇帝的宫廷讲学,而“掌故”则是指掌管典籍的人。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学习《春秋》的愿望,并且认为将来一定有人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尾联“历数先儒多晚达,前孙明复后康侯。”意思是说纵观历史上的儒者,很多都是在晚年才有所成就;而孙奭和朱熹都是后来被后世推崇为高明的人物。这里的“先儒”是指历史上的儒者,“晚达”则是指晚年才有成就的意思。而“明复”和“康侯”分别指的是孙奭和朱熹。这句诗通过对比孙奭和朱熹的成就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于两位后辈学者的赞赏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