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巨擘竹溪公,来憩棠阴访老农。
刘子前身汉中垒,李侯今代柳南宫。
约灵澈共游林下,爱涅槃常坐塔中。
莫把两贤侪一叟,弹冠不与挂冠同。

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

儒林巨擘竹溪公,来憩棠阴访老农。
刘子前身汉中垒,李侯今代柳南宫。
约灵澈共游林下,爱涅槃常坐塔中。
莫把两贤侪一叟,弹冠不与挂冠同。

注释:
儒林巨擘:指竹溪公在儒学界有巨大的影响力。
竹溪公:即张耒,北宋诗人、文学家,字文潜,号竹溪居士。
来憩棠阴:来到树荫下休息。棠阴,树木的阴凉。
访老农:拜访农民。
刘子:刘子安,张耒的朋友、友人。
前身:前世或过去的身份。这里是借用典故,表示刘子安和张耒是前世或过去的身份关系,即刘子安是张耒的化身,张耒是刘子的化身。
汉中垒: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赵充国,字翁叔,号义渠王,曾担任过汉中太守。
柳南宫: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班超,曾担任过西域都护府长史等职位,因功被封为班定远侯,人称“柳南宫”。
约灵澈:邀请灵澈一起游玩。灵澈,即惠洪,宋代僧人、诗僧,法名惠洪,别号灵澈,著有《天厨禁脔》。
常坐塔中:常常坐在塔中修行。
两贤:两位贤人。
侪:同辈,同类。
弹冠:比喻官员升迁时的喜悦心情,也可以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不与挂冠同:不跟那些辞官归隐的人一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张耒对朋友刘子安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对儒家文化的热爱。张耒在诗中赞美了刘子安的前身赵充国、现代的班定远等历史上的贤人,同时表达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追求和人生理想。诗中还提到了与灵澈一同游玩、常坐塔中修行等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的闲适生活和高尚情操。最后一句“不与挂冠同”更是强调了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选择,即不随波逐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张耒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