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戏两翁迂阔甚,金章换得笠并蓑。
君从老艾传衣钵,仆似元城耐捣磨。
岁晚石交惟竹伴,古来鼎味待梅和。
冻泥滑滑村居僻,今雨无人肯见过。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
宾戏两翁迂阔甚,金章换得笠并蓑。
君从老艾传衣钵,仆似元城耐捣磨。
岁晚石交惟竹伴,古来鼎味待梅和。
冻泥滑滑村居僻,今雨无人肯见过。
注释:竹溪:指诗人自己的住所。评余:评论我。发药:比喻诗歌中蕴含着深意。次韵:用前人诗句的韵脚作自己诗篇的韵脚,使诗与诗之间有押韵的联系。宾戏两翁:即“宾戏二翁”,指两位老者,以表示尊敬。迂阔:不切实际,不合常规。金章:古代官帽上有金属制的冠饰。笠并蓑:即“笠蓑”,用来形容简朴。君:指作者自己。老艾:传说老子曾做过官,故称老艾为师,这里指作者的老师。传衣钵:传授技艺。元城:指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隐士,后人常以元城代指隐居的人。仆:指作者。石交:石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竹伴:即“竹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古来:自古以来。鼎味:指烹调食物时用的鼎,泛指烹饪之事。今雨:现在。见:被看到或赏识。
赏析: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村生活画面。全诗通过对山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诗人以评诗的形式开头,既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又暗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老师,通过教授别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里的“评”字,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评价,也是对他人的一次指导。
诗人以“宾戏两翁迂阔甚,金章换得笠并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宾戏两翁”是指两位年长的老者,他们的行为举止看似不合常规,但实际上却是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正是诗人所向往的。而“金章换得笠并蓑”则形象地描绘了两位老者的生活状态,他们用金章换取了一顶笠和一床蓑,这样的行为虽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句“君从老艾传衣钵,仆似元城耐捣磨”,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位朋友,他是一位隐士,名叫老艾。这位隐士不仅精通医术,而且还是诗人的老师。在这里,诗人以“君”和“仆”自称,表达了与这位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老艾将自己的衣钵传授给了诗人,而诗人则以元城的坚韧不拔来比喻自己的性格特点。这里的“衣钵”一词,既是指道教的修炼方法,也是指技艺或学问的传承,寓意着师徒之间的深厚情谊。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以“岁晚石交惟竹伴,古来鼎味待梅和”两句,继续描绘了山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岁晚石交”是指岁月已逝,友情却依然如旧的朋友。他们相互陪伴,共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而“古来鼎味待梅和”则表达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特别是那些经过长时间烹饪后更加美味可口的食物。这里的“鼎”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工具,而“梅和”则是指梅子的味道,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一句“冻泥滑滑村居僻,今雨无人肯见过”,诗人以天气的变化作为结尾,进一步渲染了山村生活的清静与祥和。这里的“冻泥滑滑”形容了雨水过后,泥土变得湿滑难行的状况,而“今雨无人肯见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景象的独特感受。他认为这种景色虽然美丽动人,但是却难以让世人欣赏到其美,因此只能独自欣赏这份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山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诗词中的词汇和意象,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