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上公被雉衮,宁为野老著牛蓑。
素无文思加衰竭,薄有时名合折磨。
幸老舍人工润色,逢新天子建中和。
子来犹自商歌在,旧友何须裹饭过。
【诗句注释】
竹溪:地名,在四川雅安。
评余近诗:批评我的近作。
发药:指科举考试中的“发策问”或“策论”,即以医理为题发表议论,是当时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之一。
雉(zhì)衮:古代帝王的礼帽,上端绣有野鸡图案,象征尊贵。
宁为野老著牛蓑(suō):宁愿像普通百姓穿着破旧的牛衣。
不羡:不羡慕。
上公:指唐玄宗李隆基。
被雉衮:穿上皇帝专用的礼服。
文思:文学才能。
加衰竭:更加衰败。
薄有时名:没有功名利禄。
合:应。
幸:希望。
老舍工:指诗人的朋友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晚号后村居士,江西人。
子来:指作者自己。商歌:商歌即唱商调的歌,这里代指诗歌创作。
旧友:老朋友。
裹饭过:用包裹着米饭的包裹送给别人。
【译文】
我写近作时曾多次受到皇上的赏识和奖励,但我从不追求荣华富贵,宁愿过着平民生活,穿破旧的牛衣服,也不愿戴上雉羽帽子,成为贵族的象征。
我本来就无文学才能,如果非要追求名望,只会使我受折磨。
幸好我的朋友陈与义为我润色了我的诗作,让我有机会进入官场,当上了中书舍人。
我的儿子还年轻,还在学习写作,我希望能继续鼓励他创作,让他写出更多优秀的诗歌。
我的老朋友也不必为我担忧,我会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养活自己,不必靠他人施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与义对自己近作的一种自我评价。他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得很淡的态度,不羡慕做官的人,宁愿做一位普通的农夫或者牛郎。接着他表明自己没有很高的文学才华,但并不气馁,依然努力写作,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和奖赏。最后,他表示自己的儿子还年轻,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锻炼,而他的老朋友们不必为他担心,他自己会用劳动所得养活自己。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坚持自己原则,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