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题经二紫薇公,携袖中诗访老农。
远祖似曾为藏史,前身莫便是淳风。
自怜槁木灰生意,绝怕菱花照丑容。
但愿海乡鱼稻熟,耄夫不复问穷通。
朔斋竹溪盛称鉴台李君谈天小诗戏赠
品题经二紫薇公,携袖中诗访老农。
远祖似曾为藏史,前身莫便是淳风。
自怜槁木灰生意,绝怕菱花照丑容。
但愿海乡鱼稻熟,耄夫不复问穷通。
注释:
朔斋:即李元直的号。
竹溪:指李元直家附近的竹溪村。
盛称:极力称赞。
鉴台:指唐李元直的别墅,又名镜湖亭,位于洛阳市西郊。
二紫薇:指李元直和白居易二人。
携袖中诗:携带自己的诗歌。
访老农:去拜访年岁已高的老农民。
远祖:指李元直的祖先。
似曾:好像曾经。
为藏史:作为历史记载。
前身:先前的身份或身份的象征。
莫便:不要。
是:就是。
柴木:枯干的树木。
灰心:意志消沉。
菱花:古时妇女用的梳妆用具,形状像菱叶,用以照容。
海乡:海边的地方。
鱼稻:鱼和稻米。这里指丰收。
耄夫:老年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李元直的诗。李元直,字圣俞,晚号竹溪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有《竹溪集》。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之美景,也多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和社会问题。这首诗是诗人在与李元直交谈之后写的。诗的第一句“品题经二紫薇公”,表明诗人与李元直的相识经过。“二紫薇”是唐代两位著名的诗人李杜的合称,李元正是杜甫的族侄。“携袖中诗访老农”,表明李元正以诗会友,并由此引出了对李白的赞誉。第二句“远祖似曾为藏史”,是对李白的颂扬。“前身莫便便是淳风”,则是对李白一生的总结评价。第三句“自怜槁木灰生意”,表明诗人对人生的态度,“绝怕菱花照丑容”,表明诗人的爱美之心。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但愿海乡鱼稻熟”,是诗人的理想;“耄夫不复问穷通”,是诗人的人生观。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和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