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非拒父,古谊有传贤。
据以兵求胜,彊能智自全。

【注释】

杂咏一百首:即《杂咏》百首。

苌弘:周代贤臣,曾为周幽王的大夫。周幽王因宠信褒姒而迁都于骊姬,并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幽王死后,由虢公丑所拥立,但被犬戎杀害。

经:《尚书·顾命》中记载:“太史秉国,有灾异,乃陈时事,作训诰。”

非拒父:即“不是拒绝父”。

古谊:古代的礼义。

传贤:相传孔子说过:“好贤如好色。”(《论语·雍也》)意思是说,对于贤者应当像对待美色一样珍爱和推崇。

据以兵求胜:根据兵法原则,用兵要攻其必救之点。

强能(zhàng néng )智自全:指善于运用智谋,保全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中是一张绘着“古谊有传贤”的图卷。此诗是作者对这幅图画的题咏诗。

首联写画意:图中所绘的是周代的贤臣苌弘的故事,他忠心耿耿辅佐周幽王,为保国家,不惜舍生取义;他的忠诚和智慧,得到了历史的公认。《圣经》中也有记载,苌弘并非拒绝周幽王,而是劝谏周幽王不要听信谗言,疏远贤人,最后导致国家的灭亡。因此,古时的礼义,是有传承的,贤者是可以传颂千古的。

颔联写画意:根据兵法原理,用兵之道,在于攻其无备,出奇制胜。然而,真正的勇士并不是靠武力取得胜利,而是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战争中保全自己。这里所说的“强能”,指的是善于使用计谋,而不是指勇猛强悍的武力。

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他赞扬了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认为这些人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以史为镜,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