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律通称母,宁分继与亲。
乃知履霜子,绝似卧冰人。
【注释】
苌弘:人名。
礼:这里指周代的宗法制度,即宗法制度。
律:这里指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和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母:这里指母亲。
继:同“嗣”。
亲:这里指父亲。
乃知履霜子,绝似卧冰人:这两句出自《庄子·秋水》中的典故。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太叔的儿子子产在宋国当官,他执政有方,深受百姓爱戴。宋国的国君派大臣华元去拜见他,子产对华元说:“你回去告诉国君,我虽然不是他的嫡子,但我是奉国君的命令来接任的。”后来,宋国有难,子产率军救援,立了大功。有人向宋襄公报告说:“子产把继位的人赶走,自己当国君,真是像《庄子·秋水》里说的‘履霜坚冰至’啊!”宋襄公听后说:“好啊!我一定听从这个建议。”于是让子产当了国君。
【赏析】
全诗共二十个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第一句“礼律通称母”,以“礼”和“律”分别指代“母”和“父”,这是对“礼”与“律”的一般解释,也暗指了“母”和“父”。“宁分继与亲”,意思是“母”和“父”的区别就像“继”和“亲”的区别一样。第二句“乃知履霜子,绝似卧冰人”,引用了春秋时著名的典故“履霜坚冰至”和“卧冰求鲤”这两个典故来比喻两个儿子的行为,说明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
这首诗用典贴切,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诗人通过“礼”、“律”来区分“母”和“父”,通过“履霜”和“卧冰”两个典故来形容两个儿子的品质,既表达了对两位儿子的敬仰之情,又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深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