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也堪其选,非赀所可为。
谁知省郎者,自处牧羊儿。
夜襆青绫被,晨趋白玉墀。
都忘列宿贵,甘慕乘田卑。
衣布犹平日,烹桑耸一时。
回头怜犬子,空献上林辞。
【注释】
竹溪:在四川成都。式:指王式,字子端,成都人,以才学知名,曾为蜀守李昌武所器重。起予:引以为师。草堂:在成都浣花里。
暇日:闲暇的日子。之善:即《草堂诗》之善。《草堂诗》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
堪其选:能被选中。非赀(zī)所可为:不是有钱可以办到的。赀,资财。
省郎:官名,主管文书奏章。自处牧羊儿:自己甘心当一名管理牛羊的官员。
青绫被:青布做的被面。青绫,指质地优良的青色细薄平纹绸缎。玉墀(chí):台阶。
都忘列宿贵:忘记了做官的高贵。列宿:指星宿。贵,尊贵。
甘慕乘田卑:甘心做低级官员。乘田,官名,掌管农事。卑(bēi),低下。
衣布犹平日:穿着布衣也像平常一样。衣布:穿布衣服,指平民百姓,与“布衣”同。
烹桑耸一时:烹调桑叶而受到人们称赞。耸,惊动、使感动。
空献上林辞:徒然献上《上林赋》之类的辞赋。上林赋是汉代辞赋中著名的作品。上林宫在今陕西长安县西,汉时为皇家园林。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后,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写了大量咏叹自己生活和处境的诗篇,此诗就是其中之一。全诗分八句,前四句写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状况,中间四句写杜甫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两句表达杜甫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开头四句:“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 暇日览之多有可恨” 意思是说:“竹溪的直院盛赞我的《草堂诗》,我闲暇之余读得多了感到有些遗憾。”竹溪是作者的住处所在地。直院是指朝廷里的官署,这里用竹溪来指代竹溪的直院。“盛称起予”,即盛赞起予。起予,引以为师。这一句是说:竹溪的直官盛赞我的《草堂诗》,我很愿意拜你做老师。“暇日”,闲暇的时候;“览多”,阅读很多;“多有”,有的很多。“有”是助词,无实义。这一句是说:闲暇的时候阅读了很多。“多有可恨”,即“多有遗憾”。这一句是说:读了很多却感到有些遗憾,因为有些地方写得不够好。《草堂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所以“盛称”是很自然的。
接下来四句:“式也堪其选,非赀所可为。 谁知省郎者,自处牧羊儿。”意思是:王式也能胜任这个职位,不是凭钱财就可以办得到的。谁知道那个担任省郎的人,自己甘愿做一个管理牛羊的官?“式也堪其选”,即王式也能胜任这个职位。“非赀所可为”,意即不是靠钱财就能够办得到的。这两句是说:王式也能胜任这个职位,不是靠钱财就能够办得到的。这一句是说:我不知道那位担任省郎的人是谁。“牧羊儿”,这里泛指管理牛羊的小官,是谦词,说自己不如别人。这一句是说:我不知道那位担任省郎的人是谁。
下面四句:“夜襆青绫被,晨趋白玉墀。 都忘列宿贵,甘慕乘田卑。”意思是:晚上铺着青布做成的被子,早晨就走向白玉砌成的台阶。全都忘了做官的高贵地位,甘心去做下级小官。“夜襆青绫被”,即晚上铺着青布做成的被子。“拂青绫”即拂去青布上的灰尘。这一句是说:晚上铺着青布做成的被子。“晨趋白玉墀”,即早晨就走向白玉砌成的台阶。“玉墀”,即白玉台阶,台阶用白玉装饰,显得非常漂亮,所以说“白玉墀”。“都忘列宿贵”,意即全都忘了做官的尊贵地位。“列宿”,指星宿。“贵”,“高贵”。这一句是说:全都忘了做官的尊贵地位。这一句是说:甘心去做下级小官。这一句是说:全都忘了做官的尊贵地位,甘心去做下级小官。
最后二句:“衣布犹平日,烹桑耸一时。 回头怜犬子,空献上林辞。”意思是:穿布衣跟平时一样,烹调桑叶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回头怜悯自己的儿子,徒然献上《上林赋》之类的辞赋。“回首”,回头的意思;“怜”,怜悯、同情。这一句是说:回头看看可怜可怜自己的儿子,徒然献上《上林赋》之类的辞赋。这一句是说:回头看看可怜可怜自己的儿子,徒然献上《上林赋》之类的辞赋。这一句是说:《上林赋》之类是用来歌颂天子功德的辞赋,杜甫献上去是没有用的,只能引起皇帝的反感而已。这一句是说:《上林赋》之类是用来歌颂天子功德的辞赋,杜甫献上去是没有用的。这一句是说:《上林赋》之类是用来歌颂天子功德的辞赋,杜甫献上去是没有用的,只能引起皇帝的反感而已。杜甫生活在唐朝末年,当时社会动乱不安,战乱频繁,老百姓生活困苦。《上林赋》是古代辞赋中著名的作品。杜甫写它没有实际意义,只能引起皇帝的反感罢了。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的作品。全诗分上下两段,共八句,前三句写自己闲居成都,生活艰难却仍不改初衷的情怀;后五句则是回忆与王式相识、相知的过程以及对自己的劝慰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