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国兴仁逊,浑然太古时。
不营分表事,肯拾道傍遗。
山步多樵笛,郊行足酒旗。
马应无失塞,羊岂有亡歧。
坠李羞三咽,堆金畏四知。
如何仙圣境,著得窃桃儿。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
通国兴仁逊,浑然太古时。
不营分表事,肯拾道傍遗。
山步多樵笛,郊行足酒旗。
马应无失塞,羊岂有亡歧。
坠李羞三咽,堆金畏四知。
如何仙圣境,著得窃桃儿。
注释:
- 通国兴仁逊:整个国家都崇尚仁德。
- 浑然太古时:宛如古代时代一样。
- 不营分:不追求名利。
- 肯拾:愿意拾取。
- 山步:指山路行走。
- 郊行:郊外的行走。
- 酒旗:指酒馆门前挂着的酒旗。
- 马应无失:比喻马匹不会丢失,意喻安全。
- 羊岂有亡歧:羊怎么会迷失方向。
- 坠李羞三咽:形容李子坠落在地上,让人感到羞愧。
- 堆金畏四知:害怕听到关于金钱的事情。
- 仙圣境:神话中的神仙居住之地,也指仙境。
- 窃桃儿:偷桃子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赏析:
这首五律诗是诗人在竹溪直院盛赞自己草堂诗之作后,闲暇之余所写下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首联“通国兴仁逊,浑然太古时”两句,诗人开篇便提出了一个观点:当今社会普遍推崇仁德,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这一观点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观察和思考,也为接下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调。
颔联“不营分表事,肯拾道傍遗”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并不追求名利,而是乐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发现美好的事物。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颈联“山步多樵笛,郊行足酒旗”则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行走的情景。山间回荡着樵夫们的歌声,郊野间飘荡着酒馆的酒香。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为诗歌增添了色彩,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情趣。
尾联“马应无失塞,羊岂有亡歧”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诗人认为,只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够从容应对。这里的“马”、“羊”分别代表不同的意象,但它们共同指向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