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天台境,肉身往无从。仁夫示此图,恍惚游其中。
应真一一若旧识,或踞怪石临飞淙。山鬼投牒何敬恭,天女问法尤丰茸。
盆鱼鬐鬣等针粟,放去夭矫拿空蒙。山深无人地祇出,被服导从侔王公。
前驱鸷兽后夔魍,徐行殿以一瘦筇。巉巉苍壁谡谡松,下有老宿眉雪浓。
石桥灭没云气断,似是鬼国非天宫。层冰融结挟怒瀑,毒虺喷薄含腥风。
至人于此方入定,坏衲幂首枯株同。等闲一坐六十劫,汝技有尽吾无穷。
书生往往谈性命,怵以祸福犹儿童。倒持手版口劝进,对此宁不面发红。
我知龙眠笔外意,要与浊世针盲聋。退之云释善变幻,恺之谓画能神通。
幻耶神耶两莫诘,与子持叩西山翁。

这首诗描绘了龙眠十八尊者的景象,通过描绘他们的形态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物的敬意和赞美。

首句“尝闻天台境,肉身往无从。”是说诗人曾经听说过天台山的景色,但自己却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这里用“无”字,表示诗人对于无法亲身体验美景的遗憾之情。

第二句“仁夫示此图,恍惚游其中。”则是说画家仁夫展示给他一幅画,他在其中仿佛游走。这句诗描绘了画家的艺术手法,将山水画中的意境生动地展现出来。

第三句“应真一一若旧识,或踞怪石临飞淙。”是说画家笔下的十八尊者形象栩栩如生,仿佛与他们有着旧日的相识。这句诗描绘了画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功力,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第四句“山鬼投牒何敬恭,天女问法尤丰茸。”是说山中的鬼神们纷纷投牒(投书),向天女求教,而天女则显得格外的庄重和威严。这句诗描绘了画家对人物行为的刻画,使得人物行为生动有趣。

第五句“盆鱼鬐鬣等针粟,放去夭矫拿空蒙。”是说画家将鱼儿的鳍毛描绘得如同针尖一样细小,让它们在空中飞舞。这句诗描绘了画家对细节的刻画,使得画面更加真实和生动。

第六句“山深无人地祇出,被服导从侔王公。”是说在山中没有人迹的地方,地祇(地神)都会出现,他们的服饰和行动都像王公贵族一样。这句诗描绘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神秘和壮观。

第七句“前驱鸷兽后夔魍,徐行殿以一瘦筇。”是说在画家的前方有凶猛的野兽在前面引路,而在他身后则有夔魍这样的怪兽紧随其后。这是对画家队伍的描述,表现出画家的威武和从容。

第八句“巉巉苍壁谡谡松,下有老宿眉雪浓。”是说山上的岩石陡峭、苍翠的松树郁郁葱葱,山下还有一位眉毛像雪一样的老者。这是对山水环境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宁静和和谐。

第九句“石桥灭没云气断,似是鬼国非天宫。”是说石桥消失在云雾之中,给人一种鬼国的感觉,但实际上并不是天宫。这是对景物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

第十句“层冰融结挟怒瀑,毒虺喷薄含腥风。”是说山上的冰川融化形成了湍急的瀑布,毒液四溅充满了腥味。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震撼。

第十一句“至人于此方入定,坏衲幂首枯株同。”是说到了这个地方,修行的人才会进入禅定状态,破衲头(袈裟)遮盖头部,枯树同化。这是对修行人的描述,表现出他们对禅宗的虔诚和执着。

第十二句“等闲一坐六十劫,汝技有尽吾无穷。”是说在这个地方修行的时间很长,可以花费六十个劫(佛教用语,指时间的长度)。这是对修行时间的描绘,表现出他们对于时间的敬畏和珍惜。

第十三句“书生往往谈性命,怵以祸福犹儿童。”是说读书人常常讨论生命和命运的问题,但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就像儿童一样幼稚。这是对读书人的讽刺,表现出他对他们的不满和批判。

第十四句“倒持手版口劝进,对此宁不面发红。”是说有人倒拿着手板(笏板)口吐莲花(劝人进善),面对这种情况,我怎么能不感到脸红呢?这是对劝人进善者的讽刺,表现出他对他们的不满和不屑。

第十五句“我知龙眠笔外意,要与浊世针盲聋。”是说我了解龙眠山水画背后的深意,想要与浑浊的社会针砭时弊、矫正视听。这是对画家的赞美,表现出我对画家的敬佩和尊重。

第十六句“退之云释善变幻,恺之谓画能神通。”是说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画可以表现佛法的变化无常(释),唐代画家张僧繇被称为画圣,他的画作可以通达佛性(能神通)。这是对画家技艺的赞扬,表现出我对画家技艺的钦佩和赞叹。

第十七句“幻耶神耶两莫诘,与子持叩西山翁。”是说无论是虚幻还是神灵,我都难以分辨清楚。请你与我共同拜见那位西山老人吧。这是对画家技艺的认可,表现出我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赏和推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