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浙江黄岩人,字元彩,号静学。
洪武中与方孝孺等并征,辞归。
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擢汉阳知县。
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
方孝孺欲行井田,叔英寄书谓古制不可行于今。
燕王兵至,奉命募兵,行至广德。
知大势已去,书绝命词,自经于玄妙观。
生卒年:?-1402
明浙江黄岩人,字元彩,号静学。
洪武中与方孝孺等并征,辞归。
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擢汉阳知县。
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
方孝孺欲行井田,叔英寄书谓古制不可行于今。
燕王兵至,奉命募兵,行至广德。
知大势已去,书绝命词,自经于玄妙观。
生卒年:?-1402
《游委羽山》 仙子何年升碧落,至今洞口拥晴云。 束薪煮石无为侣,独倚空山到夕曛。 诗句释义: - “仙子何年升碧落”:这句诗描述的是仙境中仙人的升迁,意味着仙子们在何种时间达到了仙界,碧落通常指的是天空或仙境。这里的“何年”表达了一种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和对神秘存在的探索。 - “至今洞口拥晴云”:这一句表明,尽管仙子可能已升入仙界,但他们的居所仍然被云雾所环绕,给人一种飘渺、不可捉摸的感觉。
诗句 ```plaintext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 ``` 译文 虽然,天下的事情自有的可以沿袭古代而也可以适应现代
《与方正学书》 仆在执事分别已逾十载,其间情感之深厚、交流之频繁与否,皆为小事一桩,故不以为意。执事身系天下安危,士人进退及天下兴衰皆与之息息相关。闻知被朝廷征召,想必此时已至京城接受重任。此乃天下之大幸也,故敢以此进献于左右。 凡人能担天下之才者实属难求,而能自用其才之人更显珍贵。如张良辅佐高祖刘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贾谊辅佐文帝,虽曾试图展现自己的才华,却未能成功。何故
这首诗是一首赠友诗,诗人借孤桐生崇冈的寓意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译文和赏析: 1. 孤桐生崇冈:“孤桐”指的是孤独生长的桐树,“崇冈”指的是高大的山冈。这一句通过孤桐在崇冈上生长,比喻友人在高位上独立自主。 2. 托根亦已高:这里的“托根”是指扎根,“亦已高”表示已经非常高。整句的意思是说,你像孤桐一样,在高位上自立,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 3. 严冬风雪繁:严冬是寒冷的冬季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梦庚,他在《鹤鸣集》中收录了这首诗。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麟凤在赤霄,黄尘乱豺虎 - "麟凤"是神话中的吉祥之物,象征着高贵和尊贵。 - "赤霄"是天空的颜色,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天空或仙境。 - "黄尘"指的是尘土,这里用来比喻世间的纷扰和喧嚣。 - "豺虎"是指凶猛的动物,这里用来比喻邪恶势力或不良之人。 2. 慨息道路难,涕泣每交下 - "慨息"是感叹叹息的意思
麟凤在赤霄,黄尘乱豺虎。 慨息道路难,涕泣每交下。 吁嗟壮士行,或有神灵护。 云电以为旌,雷霆以为鼓。 纵有斧凿手,何能重伤女? 丑类自含私,昊天明有睹
明浙江黄岩人,字元彩,号静学。 洪武中与方孝孺等并征,辞归。 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擢汉阳知县。 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 方孝孺欲行井田,叔英寄书谓古制不可行于今。 燕王兵至,奉命募兵,行至广德。 知大势已去,书绝命词,自经于玄妙观。 生卒年:
郑蕡并非唐代诗人,而是唐朝的宰相和诗人。郑蕡(?-887年),字台文,是唐朝著名的宰相、诗人,其生平与成就值得详细介绍: 1. 出身与早期生活:郑蕡出生于荥阳,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而荥阳郑氏则是当地显赫的家族之一。郑蕡考中进士后,曾于藩镇幕府为官,这一时期的经历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政治生涯与成就:郑蕡在政治上有着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曾经郁郁不得志
薛少殷是唐代诗人。 字不详,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西)人,是德宗贞元五年登进士第的著名人物。他与同为贞元五年登进士第的张正元一同赋诗,共同创作了一首《临川羡鱼》。在这首诗中,他们表达了对仕途不顺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深感慨
明浙江黄岩人,字元彩,号静学。 洪武中与方孝孺等并征,辞归。 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擢汉阳知县。 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 方孝孺欲行井田,叔英寄书谓古制不可行于今。 燕王兵至,奉命募兵,行至广德。 知大势已去,书绝命词,自经于玄妙观。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