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健儿生佛国,平时宽博如逢掖。
一朝烟尘起荆益,半夜虎符来抽摘。
逗挠法严羽檄迫,仓皇受甲面蓝色。
病夫少也曾从戎,今成新丰折臂翁。
儿郎行矣早策功,安知行间无吕蒙。
虏来定作太尉公,虏去暴露赏亦浓。
【注释】
南州:指四川,因蜀地多山而称。健儿:强壮的男子汉。生佛国:在佛教中是指净土,此处指佛教徒。逢掖:指官服,也指官员。
一朝:一旦,一旦之间。烟尘:战乱。荆益:荆州和益州。半夜:半夜时分。虎符:兵权的象征,也指代皇帝所赐给的军权。
逗挠法严羽檄迫:被逼无奈,被迫应战。逗挠:被逼迫的样子。法严:法令严格。羽檄:古代用于征召或传达紧急军情的信物。
病夫:比喻身体衰弱的人。曾:曾经。从戎:参加作战。新丰:古县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以出产美酒而闻名,后泛指战争地区。折臂翁:指身受重伤或残废的士兵。
行矣:去吧!早策功:早日建立功勋。安知:哪能知道。行间:战场上。吕蒙:指东吴将领吕蒙。太尉公:官名,即太尉,是东吴最高军事长官。
虏来:敌人来袭。定作:一定要做。太尉公:指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东吴的官职。定作:一定要做。太尉公:指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
虏去:敌军离去。暴露:战败。赏亦浓:赏赐丰厚。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为成都武侯祠写的《观调发四首》之一。当时杜甫已经五十多岁了,他亲身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对国家的前途深表忧虑,因此写了许多反映时事的诗篇。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全诗共八句,前三联描写战争来临前的情景:南州的壮士们平时生活在佛寺之中,平时生活宽裕;突然之间,战争爆发,人们被迫上前线打仗。第四联则描写战争期间的情况:士兵们被迫应战,有的还来不及立功就已牺牲,有的甚至成了残疾士兵(折臂翁),但仍然要奋勇杀敌,争取胜利。末联则写出了作者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虽然士兵们浴血奋战,但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敌人的。
诗中用“南州”指代四川地区,因为四川多山,所以被称为“南州”。这里的壮士们都信奉佛教,因此被称为“佛国”。这些佛国的百姓平时过着宽裕的生活,无忧无虑。可是当战争来临时,他们不得不上前线打仗,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这种情景正是诗人所经历过的。
诗中通过描绘战争前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民的痛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未能妥善处理战乱问题表示不满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