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暮景今如许,惭愧高人久卧庐。
好客儿童总欢喜,多情草木自扶疏。
百年梦幻真何有,一壑风烟尚借居。
寄谢南台温御史,此身休戚正关渠。
【注释】
允迪:允迪,字公美,唐德宗时进士。
鸬鹚(ní cí)源:在今江西南昌县南。
沈必先:名谦,德宗时进士。
宠:宠爱。
二公:指允迪和必先。
次韵:依原诗的韵脚写诗。
【译文】
飘零的暮景如今如此,愧对高人久居庐舍。
好客的孩子们都欢喜,多情的草木自扶疏。
百年的梦幻真有何有?一壑的风烟还是可以借居。
寄谢南台温御史,此身休戚正关你。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诗人为允迪、必先两君写了两首七律诗。第一首写自己与允迪、必先相知相契的情谊;第二首则写诗人对允迪、必先二人的感激之情。
诗的前两句“飘零暮景今如许,惭愧高人久卧庐”,是说:岁月如流沙飞逝,转眼间已是满头白发。我愧对那些高才博学的人,他们隐居不仕,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允迪、必先两人的高洁品格的钦敬之情。
三、四句“好客儿童总欢喜,多情草木自扶疏”,则是说:我那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总是喜爱着我们。而周围的花草树木也在生长茂盛,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允迪、必先两位朋友的深厚友情。
五、六句“百年梦幻真何有,一壑风烟尚借居”,则写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百年之后,不过是一场空,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东西。然而他却仍然选择留在人间,因为他相信大自然的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最后两句“寄谢南台温御史,此身休戚正关渠”,则是说:请转告南台的温御史:我的生死荣辱都与他息息相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允迪、必先的忠诚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