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畎亩不忘忧,避俗今犹若避仇。
直指威声曾震岳,封章义气欲横秋。
诗成故客知无敌,酒尽凭谁为起谋。
岁晚相逢山在眼,从公脚历颇能不。

【注释】

异时:以后,将来。畎亩:田间的沟渠。忧:忧虑。今犹若避仇:现在仍像躲避仇人一样避开世俗。直指:正直。威声:威严和声望。曾震岳:曾使大山震动。封章:密封的奏章。义气:正义之气。起谋:策划、谋划。从公:跟您在一起。脚历:脚力。颇能不:一定能够。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长安应举期间写给友人的一首赠答诗。

第一句“异时畎亩不忘忧”,是说诗人在将来的时候,仍然不会忘记忧国忧民的心情。“畎亩”即田间,用来形容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国之情。“不忘忧”表明了诗人的志向和抱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关注。

第二句“避俗今犹若避仇”,是说诗人现在仍然像躲避仇敌一样避开世俗。“避俗”表示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和反感,“避仇”则进一步突出了他的这种情感。这里的“今”字强调了时间的推移,但诗人的情怀并未改变,反而更加强烈。

第三句“直指威声曾震岳”,是说诗人正直的名声曾经使大山都为之震动。这体现了诗人的威严和声望。“震岳”意味着诗人的影响力非常大,足以撼动山河。

第四句“封章义气欲横秋”,是说诗人的奏章充满了正义之气,仿佛秋天的风一样凛冽。“封章”指的是密封的奏章,“义气”是指正义之气,“欲横秋”则形容了这种正义之气的力量如同秋天的风一样猛烈、不可阻挡。这里的“秋”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但诗人的情感却始终如初。

第五句“诗成故客知无敌”,是说诗人已经写下了自己的诗篇,因此人们都知道诗人是无敌的。这里“无敌”既指诗人的才华无人能敌,也有“无与伦比”的意思,表明了诗人的成就和地位。

第六句“酒尽凭谁为起谋”,是说诗人已经喝得酩酊大醉,需要有人来帮助他策划谋略。这里的“起谋”指的是策划、谋划,而“酒尽”则表达了诗人的疲惫和无奈。

第七句“岁晚相逢山在眼”,是说到了年末的时候,诗人再次遇到老朋友,发现山依旧在那里。这两句通过描绘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第八句“从公脚历颇能不”,是说与您一同行走,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这里的“公”指的是诗人的朋友,“脚历”则是指行走的经历和路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