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固伤时,晚岁吾山溪。
彼物何曾争,我自分两畦。
宣州绝代贤,雅志苏群黎。
胸次包峥嵘,不肯去角圭。
何从得漫名,正恐亦偶题。
渺观身世空,万境俱一齐。
浪云出处殊,不悟东自西。
向来功名辙,复入山水蹊。
公今持左符,早晚朝金闺。
生贤出世间,渠能绝攀跻。
要须了此心,泛应忘高低。
昔我盖已漫,今我亦非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程伯禹给事漫吾亭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道州固伤时,晚岁吾山溪。——道州(今湖南省道县)自古以来就因为政治腐败而饱受诟病,到了晚年,我(作者)居住在山溪旁。这里的“道州”指的是古代的道州地区,而“道州固伤时”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地区的不满和批评。
彼物何曾争,我自分两畦。——世间万物本没有争斗,我(作者)却能分辨出两个不同的领域或空间。这里的“畦”是指田地的划分,比喻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不同领域。
宣州绝代贤,雅志苏群黎。——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一带),有一位贤明的人,他有着高尚的志向,能够拯救众多黎民百姓。这里的“宣州”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而“绝代贤”则是形容这个人的卓越才华。
胸次包峥嵘,不肯去角圭。——他的心胸宽广,胸怀壮志,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这里的“胸次”是指胸怀,而“峥嵘”是形容壮丽、高耸的样子,“角圭”则是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借指人的才能和抱负。
何从得漫名,正恐亦偶题。——如何能够得到名声,我担心自己只是偶尔得到的机会而已。这里的“漫名”是指虚名,而“正恐”则是担心,“偶题”则是偶然获得的成就。
渺观身世空,万境俱一齐。——我远远地观察自己的身世,发现一切都是虚无缥缈、毫无意义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归于一体。这里的“渺观身世空”是指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而“万境俱一齐”则是形容世界的广阔和统一。
浪云出处殊,不悟东自西。——就像天空中飘荡的云彩,它们的方向和目的地各不相同,但人们却常常误以为是从西方升起,向东而去。这里的“浪云”是指飘荡的云彩,“出处殊”是形容云彩的方向各异,“不悟”则是指人们的认识错误。
向来功名辙,复入山水蹊。——我以前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如今却重新走进了山水之间的小路。这里的“向来功名辙”是指以前追求功名的道路,而“复入山水蹊”则是表示现在又回到了自然之中。
公今持左符,早晚朝金闺。——你现在持有左符(一种官职凭证),早晚都要进入朝廷的宫殿。这里的“左符”是指官职凭证,“金闺”则是皇宫的意思,表示你即将进入官场。
生贤出世间,渠能绝攀跻。——社会上出现了贤人,他们能够脱离世俗的纷扰。这里的“生贤出世间”是指社会中出现的贤人,而“渠能绝攀跻”则是说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名利之争。
要须了此心,泛应忘高低。——要想彻底理解这一切,就要放下一切执念,不要在意名利和地位的高低。这里的“要须了此心”是指要彻底领悟这些道理,而“泛应忘高低”则是说要学会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累。
昔我盖已漫,今我亦非迷。——过去我(作者)曾经迷失过方向,如今我已经觉悟,不再迷茫。这里的“昔我盖已漫”是指过去我曾经迷失过方向,而“今我亦非迷”则是表示我现在已经觉悟,不再迷茫。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和总结。他通过对比道州、宣州、山水之间的不同体验,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和人生态度的转变。他认为世间万物并无争斗,只有自己的内心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他曾经追逐功名利禄,但现在他已经看透了这一切,不再为名利所困。最后一句“昔我盖已漫,今我亦非迷”更是彰显了他的豁达与自信,表明他已经超越了过去的自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生活智慧,是一首富有启示意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