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仕赋归去,频年亦漫行。
宦情虽淡泊,官事极精明。
赞画王公幕,监州亚父城。
佳儿守遗训,清白胜金籯。
【注释】
俞通判挽词:这是一首悼念一位名叫俞通判的官员的挽词。
强仕(qiǎng shì):指壮年之时。
频年:几年。
漫行:随意走走,没有目的地。
宦情:做官的情意。
王公:指高级贵族或大官僚,此处泛指高官显贵。
赞画:赞襄规划、筹划。
王公幕:指王公大臣的府第。
亚父城:指亚父(范增)曾经居住的地方,也泛指地方长官所居之城。
佳儿:贤子。
遗训:父亲的教导和遗志。
清白:清廉廉洁。
金籯(líng léi):贵重的宝箱。
籯:同“玲”,珍贵之物。金籯,形容珍贵的财物。
【赏析】
《俞通判挽词》是一首吊唁诗。全诗共四句,第一句点出题意,指出这位叫俞通判的人因故去世,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怀念之情,第三句赞美了死者一生的事迹,最后一句则寄托了作者对死者的哀思。
首句点出了俞通判去世的消息。在古代中国,官员们常常要离开自己的职位到外地去任职或者退休归田,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然而,当一个官员不幸离世时,人们往往会感到惋惜和哀悼,因为这样的消息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因此,这个句子中的“强仕赋归去”就暗含着这种悲哀的情绪。
次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俞通判离世的感慨。在这里,“频年亦漫行”可以理解为俞通判多年来一直在外任职,而“亦”字则表示了一种无奈和惋惜的情绪。同时,“漫行”一词也暗示了他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成就和建树。
第三句则进一步赞美了俞通判的一生。这里的“宦情虽淡泊”指的是俞通判虽然长期在外任职,但并未因此而沉溺于官场的名利之中;“官事极精明”则表明他处理政务的能力非常出色,能够做到明察秋毫、公正无私。这些评价都是对他一生工作的肯定和赞扬。
第四句则寄托了作者对死者的哀思。在这里,“赞画王公幕”可以理解为他在任职期间曾参与规划和筹划过一些重要的事务,而这些事务通常都是由朝廷中的权贵或大官来完成的。因此,“赞画王公幕”也可以理解为他曾经得到过一些高位官员的赏识和重用。而“监州亚父城”则是指他在担任官职期间曾负责监管一座城池,这座城池在当时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城市。所以,这句诗也可以理解为他在任职期间曾经担任过一些重要职务。最后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哀思。在这里,“佳儿守遗训”可以理解为死者有一个优秀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和遗志;“清白胜金籯”则可以看作是作者对死者品德的评价,认为他的一生都保持着清廉和高尚的品质,就像那些珍贵的财宝一样令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