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夭固难问,吁嗟不忍言。
婴啼摧玉树,衰泪洒芳萱。
事契深群从,英才怆九原。
悲吟惭楚些,无地与招魂。
【注释】:
- 梁审计挽词:即梁武帝萧衍的《悼亡诗》。
- 寿夭:寿命长短。
- 固难问:本来难以询问。
- 吁嗟:叹辞,表示哀怜或惋惜。
- 婴啼:指婴儿啼哭。
- 摧:摧毁。
- 玉树:比喻美少年。
- 衰泪:年老体衰而流泪。
- 事契:志趣相合。
- 英才:有才能的人。
- 怆:悲伤。
- 楚些:一种曲调名。
【译文】:
生与死本是自然的事情,本来难以询问,叹息又不忍言说。
婴儿的啼哭声摧折了美好的少年,年老体衰的眼泪洒在芳草之上。
我们志趣相同,是群从之友,有才之士悲痛于九泉之下。
悲哀地吟唱着楚些曲调,无地可以招魂。
【赏析】:
此为梁武帝萧衍的《吊魏太子胜》诗。梁武帝在位时,魏国被侯景攻陷,魏太子胜战死,武帝深为哀悼,故作此诗以吊之。
“寿夭固难问,吁嗟不忍言。”这两句写对生死问题的感慨。“寿夭”即人的寿命。“固难问”是说人一出生就注定要死亡,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规律。“吁嗟”是感叹词,这里用以表达作者的悲痛之情。“不忍言”是说作者不愿意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悲伤和痛心。这里的“寿夭”既包括生命本身的长度,也包括生命的质量。作者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源于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因此,面对生命的终结,人们往往会感到恐惧、绝望和无助。
“婴啼摧玉树,衰泪洒芳萱。”这两句写婴儿的啼哭声和年老体衰者眼泪的景象。“婴啼”即婴儿的啼哭声,这里用来比喻美好少年的青春年华。“玉树”原指树木的美称,后来常用来比喻年轻英俊的人。这里的“玉树”指的是一个美好少年的生命。“衰泪”则是指年老体衰者流下的泪水,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的悲伤和悲痛之情。这两句通过描绘婴儿和年老体衰者的悲欢离合,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
“事契深群从,英才怆九原。”这两句写自己和同辈人的志趣相投,以及对有才之士的怀念之情。“事契”是指彼此志同道合的意思。“群从”即指同辈之人。“英才”则是指有才能的人。这里的“英才”指的是梁武帝本人,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这两句表明了作者与同辈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那些才华出众的人的怀念之情。这种怀念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期望和寄托。
“悲吟惭楚些,无地与招魂。”这两句写悲痛欲绝、哀歌长吟的情景。“悲吟”即悲恸的歌声。“楚些”是一种曲调名,这里借指悲恸的歌唱。“无地与招魂”则是说没有地方可以安葬死者的尸骨。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悲痛欲绝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他对死者的深深怀念和尊敬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梁武帝对死去的魏国太子胜的哀思之情,展现了人类对于生命有限和无常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