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吹起雪漫漫,来兆丰年喜有端。
玉树琼枝无限好,雪窗高阁不胜寒。
直疑天上梅花落,莫作人间柳絮看。
我欲乘风游汗漫,倚栏空自羡飞翰。

【解析】

“雪窗高阁不胜寒”,是全诗的结句,也是点睛之笔。诗人站在雪中窗下眺望外面,见大雪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于是想到:在雪窗高阁中生活一定很受冷吧。他想到自己不能像梅花那样独自开放,便想借风去漫游,飞到天上,飘到人间,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答案】

译文

晓风吹起雪漫漫,来兆丰年喜有端。玉树琼枝无限好,雪窗高阁不胜寒。直疑天上梅花落,莫作人间柳絮看。我欲乘风游汗漫,倚栏空自羡飞翰。

赏析:

《咏雪》一诗,是作者对雪花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的抒发。

首句“晓风吹起雪漫漫”,是写景。雪花飘飘,从天降下。“晓”字写出了时间,是早晨,“晓风”即晨风。这里用“起”字将动态的雪花与静态的雪景联系起来,表现了雪花的洁白、飘逸和美丽。

第二句“来兆丰年喜有端”,是抒情。作者由眼前这美丽的雪花联想到丰收的一年,并由此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兆丰”就是预示丰收的意思,这是人们常说的“瑞雪兆丰年”的说法。“有端”就是有根据或有理由的意思。

第三、四句是写景。前句“玉树琼枝无限好”,是对上句的具体解释。“玉树”是树木的美称,“琼枝”是指树枝晶莹似玉、如花似玉的样子。“玉树琼枝”在这里代指雪景,是说雪花飘飘洒洒落下,好像树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玉树和琼枝,真是美极了。后句“雪窗高阁不胜寒”,是写人的感受。雪景固然美,但当它落到窗户上的时候,就使人感到寒冷了。这里的“胜”是承受的意思,是说受不了寒冷。

第五、六句“直疑天上梅花落,莫作人间柳絮看”,“直疑”是简直像、似乎的意思。“疑”是怀疑的意思。“梅花”是一种在严寒中盛开的花卉,其特点是白里透红,芳香扑鼻,不畏严寒。这里用“直疑”写出了作者见到雪花时所产生的错觉,好像天空中飘落的不是雪花,而是天上的梅花似的。“梅花”是白色的,而雪花却是白色的,所以用“直疑”来形容,更觉形象逼真;又因为梅花与雪花外形相似(都是白色),所以作者才产生错觉。“莫作人间柳絮看”,“莫作”意思是不要当作……“柳絮”是柳树的种子,形状类似棉絮,是春天特有的景物。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絮飞舞,给人以春暖的感觉。但到了冬天,柳絮却不见了,只有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给人一种凛冽刺骨的感觉。因此“莫作人间柳絮看”,既写出了雪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对雪的感情。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是因为他认为大雪是祥兆,是丰年到来的前兆,应该珍惜,不能像对待柳絮一样把它当成无用的东西。

第七、八句“我欲乘风游汗漫,倚栏空自羡飞翰”,是写情与景的结合。前一句是想象自己乘着风,遨游在广袤的天地之间,这是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后一句则以“倚栏空自羡飞翰”表达了自己的失望情绪。“飞翰”指飞翔的雁群,是诗人所喜爱的一种禽鸟。“倚栏空自羡飞翰”,是说作者羡慕鸟儿能够高高地飞向高空,自由自在地畅游于天地之间,而自己却只能站在栏杆边,徒然地羡慕它们,这就更加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聊。作者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又有对自己处境的不满,这就使诗歌的思想内容更为深刻。

这首诗虽然只是描写了雪花的美丽,但在短短的篇幅里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