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舆来访小梅山,山在空蒙紫翠间。
岚雾满林朝漠漠,溪声和雨夜潺潺。
峰头丹井随潮信,松下禅房旧祖关。
谁是无生谁不死,晨钟未响梦先还。
【注释】
- 竹舆:用竹子编成的小车。来访小梅山:来拜访位于小梅山的寺庙。
- 空蒙紫翠:指山景朦胧,色彩斑驳,紫色和绿色相间,给人以神秘之感。
- 岚雾满林朝漠漠:早晨岚气和烟雾弥漫在山林中,使人感到朦胧不清。
- 溪声和雨夜潺潺:溪水的声音伴随着雨声在夜里流淌,声音悠长而和谐。
- 峰头丹井随潮信:山巅上的丹井随着潮汐的信使(潮汐)而变化。
- 松下禅房旧祖关:在松树下的禅房是先人居住过的地方,现在仍然保留着祖先的气息。
- 无生谁不死:生命的起源和终点都是虚无缥缈的,没有固定的存在形式。
- 晨钟未响梦先还:清晨的钟声还没有响起,人们已经开始做梦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登小梅山时所感受到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开头两句:“竹舆来访小梅山,山在空蒙紫翠间。”描述了诗人乘坐竹舆来到小梅山的情景,小梅山被笼罩在空蒙的紫翠之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第三四句:“岚雾满林朝漠漠,溪声和雨夜潺潺。”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色,早晨的岚气和烟雾弥漫在树林中,溪水的声音与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第五六句:“峰头丹井随潮信,松下禅房旧祖关。”描绘了山巅上的丹井和松树下的禅房,它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仿佛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最后两句:“谁是无生谁不死,晨钟未响梦先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生命的起源和终点都是虚无缥缈的,没有固定的存在形式。清晨的钟声还未响起,人们已经开始做梦了,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梦境的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