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多端须饱更,京口直下连沧溟。
官府阔稀行旅惊,边头久无夕烽青。
要在弹压潢池兵,簿书期会勤经营。
人物酬应审重轻,一言行之可终身。
谨毋失己毋失人,赠人以言岂吾能。
颇尝于此三折肱,举以送君君试听。
【注释】
世故:世事。多端:事情多而复杂。京口:地名。沧溟:大海。官府阔稀:官衙稀少。行旅惊:旅行的人感到吃惊。边头:边境。夕烽青:黄昏时的信号火。弹压:安抚。潢池兵:指盗贼等不安定分子。簿书期会:公文书信和期限的约定。重轻:轻重。酬应:应付,应酬。审:谨慎。一言行之可终身:一句话说得好,可以终身受益。谨:小心谨慎。毋:不要。失己:失去自己。毋失人:不要失去别人。赠人以言:给别人忠告。岂吾能:难道是我能做到吗?折肱:比喻亲身经历。三折肱:多次经历挫折。君试听:请您听听。
【译文】
世间事纷繁复杂,一定要饱经风霜才能胜任;从京口到海边连成一片。官府很少,行人感到惊讶,边境很久没有信号火了。要善于用武力镇压那些作乱的匪徒,公文书信要经常处理,应酬往来要谨慎从事,一句话说的好,可以终身受益。小心谨慎,不要失去自己,不要失去别人,给别人忠告,难道是我能做到吗?我曾多次在这件事上受到挫折,所以送给你。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朋友袁和叔赴任江阴县令而写的。全诗八句,内容涉及为官之道、处世之理、为人处事之道等,语言通俗平实,但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哲理。
开头四句写袁和叔赴任江阴县令的情况。“世故多端须饱更,京口直下连沧溟。”意思是说,世事多变曲折,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才能胜任重任;从京口出发一直通向大海,可见他此次去职的地方遥远。这里既写出了江阴地处偏远,也暗示了袁和叔赴任的艰辛。
中间六句写袁和叔在赴任途中所见所闻,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抒发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官府阔稀行旅惊,边头久无夕烽青”,官场空旷,行人感到吃惊,边疆很久没有信号火了。这句中“官府”指的是京城的政府机构,“官府阔稀”即官衙稀少,说明京城的政治形势严峻。“行旅”泛指外出做官的官员们,“边头”指边境地区。“夕烽青”指黄昏时的信号火。这两句描写的是朝廷政治形势的严峻,同时暗喻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后面四句写袁和叔到达江阴后,对百姓的态度与做法,寄寓了他的理想与抱负。“要在弹压潢池兵,簿书程会勤经营”,意思是说,要想治理好江阴这个地方,必须安抚好当地的百姓,处理好政务,并且勤勉工作。“人物酬应审重轻,一言行之可终身。”这里的“人物”指的是官员,“酬应”指应对应酬之意,“簿书”指文书,“程会”即期限和约会,“经营”指筹划管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处理事务要有轻重缓急之分,一句话说得好,可以终身受益。“谨毋失己毋失人,赠人以言岂吾能。”这是说,要谨慎行事,不要失去自己;也不要失去别人,给别人忠告,并不是我能做到的。
最后四句写送别的情景。“颇尝于此三折肱,举以送君君试听。”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曾经在这里多次受挫,现在送你去做江阴县令,你要好好地干。“颇尝于此三折肱”是指作者曾经三次在这个地方受挫折,“折肱”是折断手臂的意思,比喻遭受挫折和失败。“三折肱”形容经历挫折之多,次数之频繁。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厚,表达自然流畅,结构严谨缜密。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朋友的勉励与祝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感染力。